徐憲連
(桓臺縣人民醫院 山東 淄博 256400)
患者,男,52歲,因“陣發性胸痛12小時”于2018年3月10日入院。患者自幼查體發現右位心,平素無明顯不適感。入院12小時前患者活動時出現胸痛,右側胸部為主,約手掌大小,伴胸悶,休息5分鐘左右可自行緩解,12小時來每于活動時胸痛出現,每次持續3-5分鐘不等,偶有休息時發作。入院后即告知大夫為右位心。查體:血壓123/68mmHg,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率54次/分,律齊,心濁音界位于右胸部,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入院心電圖:I、aVL導聯T波負正雙向,V4-V6導聯T波淺倒(圖1),非典型右位心表現[1];胸片:主動脈結、心尖及胃泡位于右側(圖2);心臟彩超:鏡像右位心,未見其他心臟畸形。高敏肌鈣蛋白T:13.40pg/mL(0~14);余血常規及血生化未見明顯異常,診斷不穩定型心絞痛,鏡像右位心。入院后經常規抗栓、擴冠治療后癥狀明顯好轉。擇期給予冠狀動脈造影:5F TIG造影導管后前位到達左冠狀動脈口:左冠脈未見明顯狹窄;右前斜位45°,TIG造影管到達右冠脈口困難,反復調整仍超選圓錐支,更換6F JR4.0造影導管,逆時針旋轉為主慢慢調整較容易到位:右冠脈呈反C形,近段次全閉塞;選擇6F JR3.5指引導管(體位及操作手法同造影),SION blue導絲通過病變到達右冠脈遠端,Maverick 2.0×15mm球囊狹窄處8atm預擴張,植入樂普4.0×18mm支架1枚,并NC Sprinter 4.0X12mm球囊支架內后擴(圖3),7天后出院。常規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口服,隨訪至今無不適。



右位心是一種少見無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為心臟在胚胎發育時因旋轉異常而致心臟位于右側胸腔,心尖指向右側[2]。根據解剖部位不同,右位心可分為鏡像右位心、右旋心和心臟右移。其中鏡像右位心是心臟位于右側胸腔,心尖指向右前方,左右心腔反位,其心房、心室和大血管位置猶如正常左位心之鏡面像,常伴有內臟反位。結合病史及胸片、彩超等臨床輔助檢查,本患者即為此類型。單純右位心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者并不引起明顯的病理生理變化,不引起臨床癥狀,健康狀況亦不受影響,預期壽命同正常人相仿。
本患者活動時胸痛以右側胸部為主,于既往報道的心前區[3]或胸骨后[4]有所不同,臨床表現不典型,且心電圖不支持典型右位心表現,好在患者第一時間提供右位心病史才避免誤診的發生。鏡像右位心由于心房、心室和大血管位置呈現為正常心臟的鏡中像,因此常規左冠狀動脈位于右側而右冠狀動脈位于左側。投照體位上頭位和足位不變,而原來的左、右投照體位位置互換,導管送入冠狀動脈開口的旋轉動作均與一般患者的常規操作相反。進左冠狀動脈口時我們選擇后前位,進右冠狀動脈時選擇右前斜位45°。操作手法也從順時針旋轉改為以逆時針旋轉為主,相比較TIG多功能導管,Judikins導管更易到位,且選擇型號偏小的導管操作更順手。而導絲、球囊及支架選擇并無太大差異。
右位心較為少見,心絞痛發作時癥狀多不典型,臨床應根據病史、查體及輔助檢查做出正確診斷。因解剖結構異常,冠脈造影時投照體位及操作手法與常規不同,同時右位心冠脈血管起源、分布、走形等變異發生率更高,因此手術醫生應充分了解其解剖結構,選擇自己熟悉的器械,操作手法要針對解剖變異的特點靈活多變,根據術中出現的不同情況隨機應變及時處理,盡量由經驗豐富的術者來完成,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