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曉燕
(保山市人民醫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眼底病作為眼科治療中常見疾病類型,在臨床中有著較高發病率。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衛生意識的提升,此類疾病在臨床中的診療率也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但由于眼底病發病位置的不同,故包括視神經、視網膜、脈絡膜等類型疾病,使得采取何種治療方式實現對患者的有效治療,成為了一項診療難點[1]。因此,為探討分析各類眼底病治療中視網膜激光光凝術的臨床療效及影響,故納入本院88例患者開展臨床研究,現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各類眼底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等)患者共88例,根據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組樣本量為44例。
對照組,男:女,23:21,年齡分布42~71歲,平均年齡(56.52±10.45)歲;病程7~15個月,平均(11.02±2.3 9)個月。研究組,男:女,24:20,年齡分布43~71歲,平均年齡(57.05±10.23)歲;病程7~16個月,平均(11.52±2.4 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方法對比分析后,對比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則各項研究指標可比。
納入標準:患者就診、知悉研究內容后資源參與研究;經眼科各項檢查后均確診為眼底病。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手術治療禁忌癥者;排除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
對照組接受藥物治療,取復方血栓通片(揚州中惠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188,0.4g/片)口服治療,3片/次,3次/天,并根據患者實際配合維生素B族片及維生素C片聯合治療,需連續治療8周。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可在基礎病治療基礎上,配合上述治療。
研究組接受手術治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需在術前經指征糾正治療,待血糖及血壓指標符合手術指征后安排手術。術前30min 時,取散瞳劑復方托吡卡胺滴眼,使患者瞳孔直徑擴大至8毫米范圍時,經裂隙燈輔助,于患眼處滴入鹽酸丙美卡因行表面麻醉,制劑規格為15ml:75mg,并對眼底病變情況進行觀測,其后在全視網膜鏡輔助下將激光準光點與眼底病變處相重合,其后實施光凝治療。治療中激光參數為15~500點/次,光斑反應等級為1~3級,根據患者眼底病面積調整治療頻次為1~4次,治療間隔周期為1~2周。單次治療結束后,需使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結膜囊進行沖洗,術后予以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抗感染治療。預后定期復查密切關注患者眼壓及眼底出血情況,并及時采取治療措施[2-3]。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治療并發癥情況。
療效判定指標: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眼底病變明顯改善,且視力提高明顯;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眼底病變面積明顯縮小,且視力控制未下降,病情進展;無效:經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指標者。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實驗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療效對比(例)
經統計對比分析,對照組治療后共出現治療并發癥患者8例,其中皮膚反應患者1例、消化道反應患者3例、玻璃體積雪及硬性滲血各2例,總發生率為18.18%(8/44);研究組治療后共出現治療并發癥患者2例,均為視網膜出血,總發生率為4.55%(2/44)。表明研究組經治療后,治療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χ2=4.0615,P=0.0439)
近年來,隨著各類慢性基礎病在臨床中發病率愈漸增加,使得眼底病在臨床中的發病率也出現了明顯提升,對患者視力及生活均造成嚴重影響,故需通過臨床治療的實施,降低疾病對患者眼球功能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經治療后,實驗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經治療后,治療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相較藥物治療,視網膜激光光凝術在眼底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可通過激光對患者眼底病變組織進行破壞,從而通過治療使患者眼部正常組織可獲得正常血氧供給,從而實現對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療、控制,實現對患者視力的有效維護,且相較于藥物治療,其所具有的治療不良反應較少,且發生率較低,而藥物治療由于用藥時間相對較長,導致患者在藥物毒性積累下,易出現各類不良反應。故此類治療方式所具有的治療安全性較高,固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推廣基礎。
綜上所述,在各類眼底病治療中應用視網膜激光光凝術,臨床療效顯著,且治療安全性相對較高,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