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兆貴
(陽江市人民醫院 廣東 陽江 529500)
腎絞痛通常是由腎盂或輸尿管結石引起,在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多因素影響下,其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危害了國民的身體健康[1]。目前臨床上止痛、解痙的藥物應用方案較多,但臨床療效及副反應不一。單藥治療效果欠佳,且不良反應多。基于這個思路,本研究采取地佐辛和間苯三酚聯合治療的方案,與鹽酸哌替啶聯合鹽酸消旋山莨菪堿對照,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將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 100例腎絞痛患者,使用隨機數字表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實驗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35.4±11.2 ;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33.8±10.6歲。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臨床癥狀為一側腰部或腰腹部疼痛,突然發作,程度劇烈,伴或不伴尿痛、惡心嘔吐,經泌尿系B超或CT 等檢查確診。排除標準: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伴有高血壓、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需藥物治療者;嚴重感染患者;肝腎功能障礙者;消化道潰瘍、酗酒、藥物濫用者;對本研究用藥有過敏史者及其他可能影響研究進行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
實驗組予地佐辛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329,1ml:5mg)5mg肌肉注射及間苯三酚注射液(南京恒生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46766,4ml:40mg)120mg靜脈滴注。對照組予鹽酸哌替啶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2022074,2ml:0.1g)100mg肌肉注射及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707,1ml:10mg)10mg靜脈滴注。給藥后40min觀察臨床療效、止痛起效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給藥后40min觀察臨床療效、止痛起效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評價標準[2]:疼痛評分方法,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記錄給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
采用 SPSS17.0統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止痛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實驗組起效時間為(23.7±4.9)min,對照組為(23.1±5.8)min,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33,P>0.05)。
腎絞痛多因結石刺激尿路平滑肌、梗阻輸尿管、前列腺素水平升高等因素所致,發作時疼痛劇烈,部分患者可能發生休克[3]。腎絞痛的發生機制是腎盂、輸尿管內的結石隨著尿液和管壁蠕動向下快速移動,或發生嵌頓,會梗阻上尿路而導致腎盂、輸尿管腔內壓力增大,牽拉相應管腔內壁的疼痛感受器,疼痛劇烈;同時,梗阻的腎盞、輸尿管壁水腫,平滑肌缺血,導致炎癥介質前列腺素增加,更多的疼痛感受器被激活,加重疼痛感[4]。其治療主要為解痙、止痛,常規止痛藥物包括阿片類藥物、抑制花生四烯酸藥物等。
傳統上腎絞痛的解痙止痛治療常常應用阿托品和哌替啶。阿托品是M-膽堿受體阻滯劑,能解除輸尿管平滑肌痙攣,從而緩解腎絞痛癥狀,但單用阿托品僅有解痙作用,止痛效果差;哌替啶能夠激動中樞神經系統而發揮止痛作用,但有抑制呼吸中樞可能,副作用大,屬于麻醉類藥物,易導致藥物依賴和成癮,所以尋找非阿片類的有效止痛藥物成為醫生臨床研究的努力方向。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簡稱654-Ⅱ)也是一種常用解痙藥物,具有外周抗M膽堿能受體作用,能解除乙酰膽堿所致平滑肌痙攣。
綜上,地佐辛聯合間苯三酚治療腎絞痛臨床療效好,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