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新疆喀什市人民醫院 新疆 喀什 844400)
引產是婦產科應對高危妊娠情況的常用方式,而引產的成功率則與患者的宮頸成熟度密切相關[1]。臨床上,對于宮頸不成熟的患者需要實施促進宮頸成熟的措施。近年來,我院利用簡易Foley導管來促進宮頸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且留存有完整醫療數據的200例中、晚期妊娠達到引產指征但需促宮頸成熟的產婦作為研究的一般資料,隨機拋擲硬幣將產婦分為對照組(n=100)與觀察組(n=100)。其中觀察組平均年齡(26.38±2.3 0)歲,平均BMI指數(25.26±0.45)kg/m2,均為單胎,有71例產婦為初次妊娠;對照組平均年齡(26.70±2.3 5)歲,平均BMI指數(25.35±0.47)kg/m2,均為單胎,有74例產婦為初次妊娠。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靜脈滴注小劑量縮宮素:1IU縮宮素(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474)+50ml 5%葡萄糖溶液,以15滴每分鐘的速度滴注。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簡易Foley導管干預。材料:16或18號Foley導管。要求:宮頸BISHOP評分小于7分>3分。方法:導管球囊入宮頸內口,球囊內注入無菌生理鹽水80~120ml(中期可注入140ml),膠布將導管末端固定于大腿內側,待導管自行脫落或次日晨8:00~9:00拔除導尿管。注意事項:放置后要監測胎心,觀察是否出現產兆、陰道流水、發熱、出血較多等情況。
根據促宮頸成熟成功率以及自然分娩率等指標進行評價。其中,Bishop評分提升≥3分為顯效,提升≥2分為有效,提升小于2分為無效;促宮頸成熟成功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促宮頸成熟成功率為96.0%,對照組的促宮頸成熟成功率為85.0%;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為88.0%,對照組的自然分娩率為73.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促宮頸成熟成功率與自然分娩率[n(%)]
在適齡婦女妊娠的過程中受到產婦個體身體狀況以及一些主觀情緒等因素的影響,臨床上部分產婦會出現宮頸成熟度不足的情況下,從而對其引產造成不利影響[2]。在常規的治療中多采用縮宮素干預的方式以促進宮頸成熟,但該方法的臨床效果還存在一定的不足[3]。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應用cook球囊干預模式得到了臨床上認可,但該方式需要較高昂的設備,治療成本較高,使得該方式在基層醫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基礎醫院難以得到廣泛的應用。為此,我院結合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現狀與醫院發展現狀,提出了簡易Foley導管干預模式。簡易Foley導管促宮頸成熟引產是一種非藥物引產方法,引產原理是靠宮頸內口充盈球囊壓力機械性擴張宮頸12小時,局部刺激內源性PGE2的分泌,軟化宮頸和刺激宮縮。這種方法適用于避免長時間宮縮產婦,對于進一步提高促宮頸成熟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也能夠為后續的產婦自然分娩做出貢獻。有研究顯示,Foley導管對于促宮頸成熟的臨床應用價值,在常規藥物干預的基礎上聯合采用Foley導管干預方案一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夠降低產婦的治療成本[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促宮頸成熟成功率、自然分娩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研究顯示,簡易Foley導管在促宮頸成熟引產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本結果基本一致[5]。
綜上所述,在促宮頸成熟引產中采用簡易Foley導管干預模式,能夠提升促宮頸成熟成功率與自然分娩率,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