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燕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民醫院 廣西 羅城 546499)
肝膽疾病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1],包括肝臟疾病和膽道疾病,肝臟疾病最常見有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膽道疾病常見有膽道結石、膽道炎癥、膽道腫瘤、膽囊結石、膽囊炎、梗阻性黃疸等疾病。肝膽外科手術主要包括肝膽手術、脾臟手術、胰腺手術等,由于肝膽外科疾病患者多為老年患者,病情嚴重而復雜,且并發癥較多。許多患者對疾病治療效果特別擔心,同時,術后切口疼痛、留置引流管子多、活動不方便等多種原因影響而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進而影響患者手術后的治療效果[2]。個性化護理服務是針對患者個性特點及具體需求,針對性給予相應護理措施,如心理疏導、疾病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等,解決患者的實際需求,達到提高治療效果[3]。本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并行肝膽外科手術患者100例,對其中50例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服務,取得很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并行肝膽外科手術患者100例,按住院尾號單、雙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25~62歲,平均(43.6±5.1)歲;文化程度:小學12名、初中23名、高中及以上15名;手術類型:肝活檢及肝邊緣病灶切除術8例、膽道引流術10例、膽囊切開取石術12例、膽管取石術15例、脾臟手術5例。對照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26~61歲,平均(44.6±5.6)歲;文化程度:小學11名、初中21名、高中及以上18名;手術類型:肝活檢及肝邊緣病灶切除術9例、膽道引流術9例、膽囊切開取石術13例、膽管取石術14例、脾臟手術5例。兩組疾病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手術類型等方面,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研究標準:①年齡≥18歲;②符合肝膽疾病診斷標準,且自愿配合臨床研究調查患者;③具有良好語言溝通能力。排除患有嚴重的心、腦、肺、肝、腎功能障礙及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包括術前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查、病情評估及觀察、手術治療方案介紹、術后引流管觀察及護理、出院指導等。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服務,其具體方法:(1)個性化健康教育:根據患者年齡、病情及文化程度在術前給患者講解肝膽外科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方案、術后預期效果及注意事項等,緩解或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同時,開展疾病健康知識講座,讓患者及家屬共同參加,制作健康知識宣傳冊,分發給患者閱讀。(2) 心理護理:責任護士在為患者進行治療護理及交流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心理及情緒變化,根據患者的個性特點,實施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和情緒。(3)術后護理:術后遵醫囑給予中心吸氧及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及血氧飽和度,保持呼吸通暢。對于全麻未清醒患者,取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呼吸道黏液堵塞、嘔吐物窒息等引起呼吸道梗阻;麻醉清醒后,協助病人取半臥位,以減輕腹壁張力,緩解疼痛。遵醫囑予以抗炎補液治療,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管道通暢,觀察并記錄引流液顏色、量和性狀,有異常者及時報告醫生。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預防壓瘡、肺部感染。告知患者多進食低脂、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4) 出院隨訪:做好出院患者隨訪,了解患者術后康復情況,飲食指導及注意事項,保持愉悅心情,促進身體早日康復,定期回醫院復查,確保治療效果。
(1)術后身體恢復情況:內容有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2)不良反應發生率:內容有患者術后膽道出血、血栓、切口感染、惡心、嘔吐等發生情況。(3)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項,在患者出院前一天或出院時填寫,收回調查后,并統計滿意度。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比較(±s)
住院時間(d)觀察組5027.3±6.828.9±6.530.4±6.18.2±1.4對照組5040.6±6.936.4±6.140.1±6.713.5±2.3 t 10.9817.6427.51310.012 P 0.0000.0120.0150.001組別n下床活動時間(h)肛門排氣時間(h)進食時間(h)
觀察組患者術后膽道出血、血栓、切口感染、惡心、嘔吐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n(%)]
肝膽疾病是常見多發慢性疾病[4],包括肝臟疾病和膽道疾病。肝臟疾病最常見的有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膽道疾病常見的有膽道結石、膽道炎癥、膽道腫瘤、膽囊結石、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梗阻性黃疸等。肝臟是消化系統中最重要臟器之一,其作用是代謝解毒,能將身體攝入的有毒物質轉化分解,避免毒素通過血液流入身體,起到解毒代謝作用。肝臟分泌的膽汁,在膽囊內貯存,幫助消化。由于人體肝臟及膽囊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特殊性,肝膽疾病通常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等特點[5],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也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由于患者對疾病知識不了解和對疾病治療效果的擔心,更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加重心理障礙,影響治療效果[6]。個性化護理服務具有針對性、特殊性、整體性和全面性護理特點[7],通過掌握患者的病情、心理及個性特點,針對性實施護理服務,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方案及治療效果,增強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消除或緩解其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文通過了解和掌握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心理和個性特點,開展針對性、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疾病健康宣傳教育、術后護理、出院指導等,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慌等不良心理,促使其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同時,給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傳和并發癥預防措施的指導,增強患者疾病預防意識,減少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護理人員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也增進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密切護患之間的感情,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研究結果在表1、表3中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和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中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服務能有效促進肝膽外科手術患者的身體恢復健康,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