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婷婷
(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 湖北 荊門 448000)
直腸癌屬于惡性腫瘤,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一般以腹腔鏡手術為主,得到了廣泛應用,且治療效果明顯[1]。患者接受手術治療,若體溫偏低會直接損害其心肌功能、腎臟功能與藥物代謝能力,不利于手術效果的增強。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的臨床效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及50例患者家屬知情后開展研究,隨機將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50例行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分為實驗組(25例)、對照組(25例)。
實驗組25例患者年齡為23~75(52.75±7.73)歲,男女分別為15(60%)、10(40%)例。
對照組25例患者年齡為21~73(52.80±7.69)歲,男女分別為14(56%)、11(44%)例。
納入依據:①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依據:①臨床資料不完整;②不配合此次研究。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資料,即年齡、性別,經對比顯示統計值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應用常規手護理,需在術前接受檢測并備皮,在手術過程中遮蓋隱私部位,對暴露的肢體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2]。
實驗組應用低體溫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以后,需包裹全身,以免皮膚長外露而出現熱量消失的情況;
1.2.2 要盡量減少患者手術皮膚暴露的時間,且腳部要戴保溫套,科學合理地調控電熱毯的溫度,確保用電的安全性;
1.2.3 為患者建靜脈通道,要預熱處理藥物或藥液,以免在輸液的時候受溫度下降的影響而降低患者體溫[3];
1.2.4 待患者腫瘤被切除以后,要及時采取加溫措施,完成氣腹處理,有效規避呼吸道散熱問題的發生[4];
1.2.5 加溫預熱消毒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過皮膚散發的熱量在總消耗熱量中的占比超過90%。因而要選擇使用等面積體溫消毒液,有效地消毒患者的皮膚,盡量規避損害患者的機體能量。針對濃度為0.5%的聚維酮碘溶液進行加溫處理,在溫度達到40℃的情況下,就不會影響其穩定程度[5];
對比分析實驗組、對照組寒顫發生率、鼻咽溫度。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寒顫發生率比對照組低,臨床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寒顫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術中鼻咽溫度與手術結束鼻咽溫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鼻咽溫度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鼻咽溫度對比(±s,℃)
組別例數術中溫度結束時溫度實驗組2536.47±0.2536.58±0.32對照組2534.11±0.0234.01±0.22 t 47.049633.0904 P 0.00000.0000
低溫相對于人類而言,是不良刺激的一種形式。根據相關統計結果分析,患者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發生低體溫的幾率在50~70%之間,同樣也會增加其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在以上研究中,實驗組采用手術室護理措施,在圍手術期采取保暖措施、氣體加熱措施與液體加熱等相關措施,在聯合保溫加熱的情況下,使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機體體溫維持正常[6]。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應用低體溫護理,患者接受術中護理的基礎上,寒顫發生率高于對照組、鼻咽溫度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
綜上所述,患者接受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治療,低體溫護理能夠使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提高,使患者發生寒顫的幾率下降,為患者術后康復提供必要的幫助,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