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筠
(重慶市腫瘤醫院 重慶 400030)
臨床實踐證實,護士應急綜合能力對于醫院患者而言,能力的提升可明顯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及應急處置能力[1]。本組探究中選取了32人護士并深入分析了應急預案演練對提升護士綜合能力的影響。
自2017年2月-2018年1月隨機選取我科護士32人,按照是否實施應急預案演練分組,均知情同意,16人觀察組護士年齡21歲至41歲,中位年齡25.6歲,研究生、學士、大專護士人數分別是1人、11人、4人,主管護師、護師及護士人數分別是4名、8名、4名;16人對照組護士年齡22歲至40歲,中位年齡25.5歲,研究生、學士、大專護士人數分別是0人、12人、4人,主管護師、護師及護士人數分別是3名、9名、4名。兩組護士應急預案演練前后均實際搶救和應急處置66例患者。利用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護士入組數據,P>0.05,可對比。
對照組護士不實施應急預案演練,觀察組護士實施應急預案演練:(1)應急預案演練內容:共計6次應急預案演練,導管脫落、人力資源調配、用藥錯誤、輸液反應、輸血錯誤、標本釆集錯誤。(2)應急預案演練具體步驟:護士需要對應急護理知識進行學習,科室質控小組需要審核本科室應急預案演練小組組織護士學習及討論應急預案演練病例相關性知識,做好理論基礎。應急預案演練小組需要指定1名主治醫師負責演練主持工作并在演練前確保本次演練現場實景、項目、內容及急救過程相同于實際工作內容,待接到呼救信號后需要立即開展急救程序并指定醫生1名及護士2名,接到急救電話呼救的護士需要通知其他小組組員,短期內迅速安裝好各種搶救設備及儀器并確保急救環境合理,待一切準備妥善后,立即現場急救。小組成員需要準備簡易呼吸器、心電監護儀、搶救車[2],嚴格遵循ABSD急救法則,小組成員需要短期內趕到事故現場并給予患者實施及時搶救處理,其中1名護士需要負責藥物準備及簡易呼吸器、心電監護及詳細做好記錄等工作,處于患者左側床尾,另外1名護士處于患者右側床頭并輔助患者用藥及靜脈通路建立等,負責胸外心臟輔助按壓處理并確保患者氣道有效維護等。應急預案演練實施時間相同于急診搶救時間并將時間合理控制在35min,應急預案演練實施需要指導未參加演練護理人員進行現場觀摩,對演練搶救過程中各個細節進行仔細觀摩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促使護士應急處理能力明顯提高。然后,對演練過程進行總結和討論并對最后由護士長或者應急預案演練負責人進行總結點評。最后,需要進行重復演練,演練存在問題較多細節并進行第二次演練,第二次演練需要確保內容一致于第一次演練,確保演練過程標準并全面、完整,促使護士急救處理演練過程展示正確。
綜合能力評分:利用本院自擬調查問卷統計,滿分30分。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士綜合能力評分、基本操作時間、搶救成功率均明顯更優,對比對照組護士,差異顯著(P<0.05),見表。

表 兩組護士實施效果對比
應急預案演練可通過對急診急癥案例進行現場模擬來促進護士應急能力提升,可培訓護士綜合素質。應急預案演練不同于真實急救場景,但是場景逼真,護士在急救操作中,可思考急救操作流程,可促使護士急救協調及配合能力明顯提升,對比真實場景,護士可發現自身不足之處并促使搶救成功率明顯提升。我科,每季度均需要定期開展急救基本操作知識培訓以促使護士熟練掌握急救基本技能,促使護士明確如何進行正確急救用藥、簡易呼吸器使用及心臟按壓等,促使護士應急處理協調能力明顯提升,可促使護士在應急狀態下心理素質明顯提升,可促使護士在急救技能培訓中明顯縮短基本操作時間。對于急診急癥患者來說,生命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對于該類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盡早搶救可明顯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護士需要給予患者實施有效搶救并促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本組研究結果:觀察組護士綜合能力評分、搶救成功率均明顯更優,對比對照組護士,差異顯著。結果說明,應急預案演練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綜上,實施應急預案演練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升護士綜合能力,可明顯縮短基本操作時間,可明顯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