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社敏 馮菊 石靜 方芳(通訊作者)
(1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〇醫院神經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2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〇醫院心胸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下頸椎骨折脫位并發脊髓損傷是一種急性脊髓損傷疾病,致殘及致死率高,病情嚴重程度與損傷部位、損傷程度、致傷原因等密切相關,患者常有明顯的頭頸部疼痛、損傷部位腫脹壓痛、無法活動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氣促、胸悶、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等癥狀,需要臨床的緊急處理和救治[1]。手術是治療本病的常用方法,下頸椎骨折脫位處的解剖結構復雜,手術風險大、難度高、術后極易發生并發癥,對醫護人員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圍術期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旨在減輕患者的痛苦、提升術后恢復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恢復脊柱的生理曲度及穩定性,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2]。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下頸椎骨折脫位并發脊髓損傷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現具體匯報如下。
將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神經外科治療的60例下頸椎骨折脫位并發脊髓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41.3±9.1)歲;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1.7±9.6)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下頸椎骨折脫位并發脊髓損傷診斷標準,經CT或MRI檢查確診;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27例、摔傷6例、鈍器擊打傷11例、高空墜落傷16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致傷原因、脊柱損傷部位及脊髓損傷程度等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監測生命體征、隨時準備呼吸機氣管插管、注意術后切口及引流情況、觀察意識及瞳孔變化、遵醫囑用藥等。觀察組采用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a.心理護理。患者受傷突然,四肢運動及感覺功能突然下降甚至喪失,會出現明顯的恐懼、焦慮、擔憂等情緒,應安排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積極向患者講述本病的康復過程及注意事項,安撫患者情緒,避免情緒過激,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b.術前準備。快速做好各項常規檢查,注意有無嗜睡、昏迷、神志淡漠以及電解質變化,警惕急性脊髓損傷低鈉血癥的發生,若血鈉低于135mmol/L記錄進行糾正,使用型號合適的頸托,保護患者頸椎。c.骨牽引護理。一般骨牽引1~2周,床頭抬高15°~30°,形成反向牽引力;患者頭部枕骨下放自制水墊,減輕頭頸部壓力,每2h按摩1次受壓部位,防止枕部壓傷;牽引過程中注意生命體征變化,防止交感神經抑制、迷走神經興奮導致血壓下降、心率減慢[3]。d.氣管推移訓練。術前3d進行,患者仰臥位,頭后伸,肩下墊枕頭,囑患者用自己的第2~4指皮外插入切口側的內臟鞘與血管神經鞘間隙處,持續向非手術側推移,盡量把氣管和食管推移過中線,10~15min/次,3次/d,切忌用力過猛,防止喉部疼痛、水腫。②術后護理。a.病情監護。術后持續心電監護、吸氧,保持頭頸中立位,枕后墊軟枕,頸兩側放置鹽袋,防止頸部左右擺動,床頭備氣切包、吸痰等用物;間斷冷療頸前部傷口,減輕局部充血,壓迫止血頸后部傷口;密切觀察呼吸、神志、切口以及感覺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測試感覺及運動平面,若平面上移或癥狀加重,應防止傷口內積血形成血腫壓迫神經,及時通知醫生處理[4]。b.管道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進行間斷擠壓,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若引流液顏色呈淡紅或變淺需警惕腦脊液漏,這時給予去枕平臥,觀察有無頭痛、嘔吐等癥狀。c.疼痛護理。對患者進行疼痛知識宣教,運用疼痛評估法進行疼痛評分,及時進行鎮痛處理,防止因疼痛刺激導致情緒緊張、血壓升高。d.并發癥預防。早期保持頸部用頸托固定,保持頭頸肩一條直線,即使需要翻身側臥也需在一條直線上;嚴密觀察呼吸、血壓、心率變化,防止血腫壓迫、氣管插管刺激、植骨塊脫落等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e.早期功能鍛煉。從被動活動各個關節、肢體開始,10~15min/次,3~4次/d,逐步增強運動強度,能夠主動活動四肢的患者要求其自主活動,防止肌肉萎縮;鼓勵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使用腹式呼吸,提升肺活量;使用針灸、間歇導尿等方法促進膀胱功能的康復[5]。
采用JOA評分評估術前術后脊髓功能恢復情況;記錄術后有無氣道痙攣、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衰竭等并發癥發生。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JOA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JOA評分比較(±s)
組別例數術前(分)術后(分)改善率(%)觀察組308.03±0.3213.49±0.6560.76對照組307.98±0.3411.73±0.7041.3 0 P>0.05<0.05<0.05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下頸椎骨折脫位并發脊髓損傷患者的致殘及致死率很高,且容易并發多種并發癥,預后多不良。手術恢復脊柱生理結構、解除脊髓的壓迫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積極采取圍術期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康復質量。護理人員應抱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責任心,圍繞圍術期病情護理的關鍵以及患者的身心狀態,進行全程、優質、高效的護理,密切觀察各個階段的病情變化,注意意識狀態、瞳孔、眼底情況等癥狀及體征變化,對患者的任何異常第一時間給予處理,防止并發癥發生,并給予心理支持和鼓勵,避免負面情緒影響疾病的治療,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治療信心,從而提高整體康復質量[6]。
綜上所述,下頸椎骨折脫位并發脊髓損傷患者的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確切,明顯提升了脊髓功能恢復效果,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