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榮英
(遵義市播州區中醫院 貴州 遵義 563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屬常見健康疾病,冬季易反復發作,且不斷加重。中醫學常采用在人體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的方法對COPD患者進行治療,且近年來得到較為廣泛的使用[1]。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14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為本次研究分析對象。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有74例患者,42例男性患者和32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齡31歲,最大年齡患者79歲,平均(69.4±1.55)歲;最短病程3年,最長病程30年,平均(10.9±0.89)年。對照組中有74例患者,39例男性患者和35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齡30歲,最大年齡80歲,平均(69.9±1.53)歲;最短病程2年,最長29年,平均(11.2±0.85)年。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根據患者情況口服泡騰片、鮮竹瀝、咳露口服液。在患者急性加重期,根據醫囑使用溴己新、多索茶堿、抗生素、異丙托溴銨,或沙丁胺醇、沙美特羅霧化吸入,不使用全身性糖皮質激素[2]。
觀察組患者采用蘇子20g、白芥子15g、黃芪20g、延胡索15g、陳皮15g、細辛6g、茯苓15g、瓜蔞15g、款冬花15g、紫苑15g,研粉過篩,姜汁調糊,將其制成圓形藥餅,厚為5毫米,半徑為15毫米,使用40mm×40mm的醫用膠布進行固定。對照組患者使用姜汁加賦形劑調糊。
兩組患者均在2016年7開始于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和冬季三九天的初九、二九和三九的第一天接受1次貼敷治療,接受連續三年的治療,于雙側肺俞、膻中和天突穴位進行貼敷。貼敷后觀察半小時,4-6小時后患者可自行將其取下。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治療后各時間節點急性加重期主要癥狀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治療時間越長,各指標改善效果越明顯,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急性加重期主要癥狀改善程度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急性加重期主要癥狀改善程度對比(±s)
組別時間例數咯嗽咳痰胸悶氣短觀察組治療1年7435.4±2.8232.3 ±3.1325.0±1.2 218.5±2.82治療2年7252.7±3.2442.5±2.9032.7±2.1 935.2±3.16治療3年7165.5±3.8963.5±4.1948.8±3.3243.4±3.92對照組治療1年7411.4 ±1.5212.1 ±1.839.4±0.929.7±1.1 3治療2年7313.7±0.8213.1±0.9910.0±1.1 312.0±0.37治療3年7214.5±0.6615.2±0.9211.0±0.9013.7±0.22
2.2 觀察組患者各時間節點急性加重情況有關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另外,觀察組治療1年總有效率(56.76%)、治療2年總有效率(86.11%)、治療三年總有效率(92.96%)與對照組治療1年總有效率(10.81%)、治療2年總有效率(13.70%)、治療三年總有效率(20.83%)對比顯著較高。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每年急性加重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每年急性加重情況對比(±s)
組別時間例數急性加重(次/年)每次持續時間(天)感冒(次/年)觀察組治療前745.4±0.6618.0±3.265.8±0.49治療1年744.2±0.3615.2±2.2 65.4±0.42治療2年724.0±0.3612.0±2.1 95.0±0.30治療3年713.0±0.8910.0±1.974.7±0.62對照組治療前743.5±0.4617.8±2.546.0±0.22治療1年745.6±0.9418.1±1.836.2±0.35治療2年736.0±1.2 217.2±2.1 26.4±0.54治療3年726.1±1.1 318.7±2.826.7±0.14
COPD具有氣流受限特征,且能夠預防和治療,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吸煙和有害氣體的吸入與COPD有一定的關系。COPD屬中醫“肺脹”、“痰飲”、“咳嗽”等范疇。容易反復發作和病程長為其主要特點,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通過本次研究發現,穴位貼敷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有關癥狀,提高患者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