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
(重慶市秀山縣婦幼保健院 重慶 409900)
兒童的早期發育是指兒童的身心特點,加強社會與家庭促進兒童生長的作用,以便兒童的社會適應性、情感、認知、體格得到綜合性的提高,對兒童、家庭與社會均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對我院近一年80例嬰幼兒為對象,探究兒童保健中開展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小兒發育的影響。
此次研究選取體檢健康嬰幼兒80例,研究時間為2017年1月-2018年1月,根據保健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分別為參照組(40例)與研究組(40例)。參照組,男、女兒童分別為26例與14例;年齡在1~4個月之間,平均年齡為(1.85±0.61)個月;出生體重2.6~3.75kg,平均體重為(3.01±0.24)kg。研究組,男、女兒童分別為28例與12例;年齡在1~3個月之間,平均年齡為(1.96±0.51)天;出生體重2.75~3.50kg,平均體重為(3.12±0.36)kg。將兩組嬰幼兒臨床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中,確保組間數據差異不顯著(P>0.05)。
1.2.1 參照組常規保健服務:以4∶2∶1常規保健進行服務。
1.2.2 研究組給予研究組早期綜合發育指導:根據《中國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工作重心》,結合兒童一般情況與地區特點,制定科學早期發展促進技術。在嬰幼兒到門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時,對其發育狀況行初次綜合評估。制定專業早教老師一對一指導兒童,根據嬰幼兒的個性與評估情況制定促進發展方案,并指導家長的家庭訓練。嬰幼兒需每月定期進行保健與體檢,對其身長、頭圍、體質量進行規范測量,并記錄在檔案中。若嬰幼兒為6個月內,每月對其行水療與撫摸,次數超過10次,每次時間10~20min。指導嬰幼兒家屬的家庭護理,其內容有心理保健、早期教育、疾病預防、喂養與護理等。每月組織親子活動大型比賽,要求家長及嬰幼兒參加為1次以上。取維生素A與維生素D給兒童適當補充,若兒童小于4個月,還應當補充鐵。
對比兩組嬰幼兒的體質量、生長指標,進行分析。
體質量:以一周歲的身長與體質量為標準,對兩組兒童進行統計。
生長指標:運用Gesell發育診斷量表,對兩組兒童一周歲的發育商進行評估,其內容包括語言能力、精細化動作、大運動、社交行為、適應性,各項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能力越好。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對兩組嬰幼兒的身長與體質量,研究組與參照組相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嬰幼兒的體質量比較(±s)

表1 兩組嬰幼兒的體質量比較(±s)
組別n身長(cm)體質量(kg)參照組4070.75±4.567.83±0.64研究組4070.41±4.457.79±0.58 t/0.33740.2929 P/0.7367 0.7704
比對兩組嬰幼兒的語言能力、精細化動作、大運動、社交行為、適應性評分,研究組均優于參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嬰幼兒的生長指標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嬰幼兒的生長指標評分比較(±s)
組別n語言能力精細化動作大運動社交行為適應性參照組4094.94±4.6791.65±3.7594.46±2.5495.46±2.2893.63±4.27研究組4098.83±4.2398.63±4.2798.84±2.8198.92±2.1898.57±4.56 t/3.90457.76817.31326.93705.0012 P/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共同決定了兒童的智力發育水平,嬰幼兒時期為兒童的大腦發育關鍵時期,若在此階段針對嬰幼兒的智力發育特點實施合理發展促進的方案,使兒童所得到的語言環境、感官刺激均更為豐富[2],有助于鍛煉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促進大腦潛能最大程度得以開發。目前,臨床在兒童的保健中常采用4∶2∶1保健服務,其內容單一,且不利于調動家長積極性,使其依從性差,無法充分對兒童發展起到促進作。早期綜合發育指導屬于兒童的早期綜合發展促進方法,是一種綜合干預護理措施,以聯合國千年目標為應用目標,確保兒童權益。本次研究中,對40例兒童應用早期綜合發育指導,其語言能力、精細化動作、大運動、社交行為、適應性評分均優于參照組,組間差異呈P<0.05,對此結果進行分析,早期綜合發育指導中根據兒童的差異性設計針對的發展促進方案,一對一的實施指導,同時加強保健、體檢、家庭指導與親子活動,有效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提高。
綜上,對嬰幼兒實施早期綜合發展指導,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改善綜合能力,作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