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旻
小兒發燒是指小兒口腔溫度高于37.3℃,肛門溫度高于37.5攝氏度,小兒發燒十分常見,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發燒都十分著急,害怕發燒引起孩子發生肺炎,或者是燒壞腦子引起其他疾病。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發燒后都想要及時進行退燒處理,但殊不知自己很多退燒處理都是錯誤的,不僅不能起到較好作用,甚至還可能導致孩子病情加重。因而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發燒,避免走入發燒誤區是很多家長都重點關注的問題。
1 孩子發燒引起原因
發燒屬于疾病癥狀中的一種,醫生在對發燒進行治療上,首先要判斷疾病自身影響及進展,但很多父母卻只看到表面情況,看到孩子發燒了便過度著急。在對發燒進行處理上,重點是要找清楚病因,不能一味進行退燒,因此很多醫生為了更好探究病因會讓孩子發燒癥狀持續表現出來。通常來說,導致孩子發燒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天氣、環境等,比如孩子衣服穿得過多、喝水不足,或者是環境過于悶熱、空氣不流通等;二是疾病因素,常見主要是感冒、喉嚨炎癥、氣管炎及其他疾病等;三是其他因素,比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2 孩子發燒處理誤區
一些家長對于孩子發燒過于重視,過度擔心孩子,在發燒第一時間就貼退燒貼,或讓孩子服用退燒藥,發燒兩天便帶孩子去打針;一些家長卻認為發燒在小孩子中十分常見,并不是什么大事,孩子發燒幾天了也不加以重視,或是私自找出一些退燒藥便讓孩子服用,導致孩子病情越拖越嚴重;還有些家長亂用成人退燒藥,比如氨基比林、非那西汀、保泰松等藥物,讓孩子服用,但是孩子與成人相比對于藥物耐受能力較差,在服用過多成人退燒藥后可能出現失水過多情況,引起孩子發生虛脫;還有部分家長錯誤認為發熱就是孩子身體過熱,盲目減少孩子衣物,導致其情況更加嚴重。
3 小兒發燒正確處理
3.1 簡單處理方法。針對孩子發燒可以進行幾招簡單處理:一是保持家中空氣通常,保持家中溫度維持在25-27攝氏度之間,如果孩子出現四肢冰冷,或是打冷顫,則應做好保暖工作。二是將孩子多余衣服脫掉,倘若發現孩子四肢溫熱,全身出汗明顯,則應對孩子進行散熱,可適當減少孩子身上衣服。三是用溫水進行擦拭,做好環境保暖,將孩子衣物解開后,再用溫水對孩子全身進行擦拭,這樣能夠讓孩子皮膚血管擴張,水汽在體表蒸發時會帶走體熱,起到降溫作用。四是用退熱貼,但是這種方法對于年齡較小孩子建議不要使用,主要是因為孩子年齡過小身體運動較少,冰枕可能會導致局部皮膚過冷,引起孩子體溫過低。五是多喝水,水能夠對體內溫度進行調節作用,可以有助于發汗,并避免孩子出現脫水情況。
3.2 緊急情況緊急處理。通常來說以下五種情況屬于緊急情況,一種是嬰兒發燒,尤其是六個月以內嬰兒發燒應特別注意;二是發燒來勢洶洶,在很短時間內便達到39或40℃,或者是引起肌肉發生較大反應;三是發燒難以消退;四是發燒后孩子精神反差較大,表現出精神很差情況應加以重視;五是孩子在發燒同時,還表現有拉肚子、嘔吐、皮疹等情況。針對以上緊急情況,家長應注意不要盲目等待,及時將孩子送至醫院進行就診。特別是小于六個月以下嬰兒發燒應特別重視,因為嬰兒體內含有母體抗體,一般不容易發燒,一旦發燒便可能危及生命。如果孩子出現上述緊急情況,而就診路途又較為遙遠,家長可首先對孩子予以物理降溫處理,防止小兒發生驚厥情況。若能夠在20分鐘內到達醫院,可不進行處理,及時送到醫院就診,防止因為降溫對醫生判斷造成干擾。
3.3 若孩子屬于不緊急發燒,在6小時內可進行自行處理。若孩子已經滿三周歲,并且沒有其他異常情況,在發燒后已經保持有較好精神狀態,食欲正常,并且最高溫度一直沒有超過39攝氏度,這種情況便屬于不緊急發燒。針對不緊急發燒,在開始6個小時時間段,家長可自行處理,若6個小時后孩子病發燒情況持續加重,便需要將孩子送到醫院進行就診。在自行處理方法選擇上,通常使用較多的便是物理降溫處理,或者是讓孩子服用一些兒童退燒藥,比如布洛芬、乙酰氨基酚,這兩種藥物在小兒退燒中使用較多。通常情況下,如果孩子發燒溫度超過了38.5攝氏度,便需要用退燒藥進行退燒了。
3.4 若孩子在發燒同時手腳冰涼,則應做好四肢保溫。如果孩子發燒時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那么應該怎么處理呢?這種情況下孩子手腳冰涼并不代表孩子體溫低,手腳冰涼主要是在炎癥刺激下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臨床上被稱為促炎性細胞因子釋放,其有助于血管收縮,因此導致孩子出現四肢冰冷情況。在針對小兒這種情況處理上,應首先采取保溫措施來讓孩子四肢變暖,但可在孩子額頭、腋窩、腹股溝進行冰敷降溫。在額頭冰敷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抽筋,腋窩和腹股溝進行冰敷則主要是因為這些部分有大血管,冰敷有助于散熱。
3.5 小兒感冒要對癥用藥。大人感冒發燒了若癥狀不嚴重,不吃藥可能會自行痊愈,但孩子感冒發燒不能不重視,如果一直不好轉必須要用藥進行治療。小兒退燒一般可以選擇中成藥,如果孩子發燒超過了38.5℃,則需要明確屬于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那么在用藥上可以選擇抗病毒藥,比如利巴韋林等。如果為細菌感染,則可以選用抗生素如頭孢類。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西藥。藥物退熱只用于年齡稍大、高燒的孩子。退熱藥可以選擇復方鋅布顆粒或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劑量要嚴格按藥品說明書或醫囑執行。
小兒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西藥抗病毒療效多不明顯,退熱藥多有較大副作用。辨證選用非處方中成藥,安全且療效好。小兒秋冬感冒多為感受風寒引起,主要癥狀為發熱、畏寒、頭痛、無汗、鼻塞、流清涕、打噴嚏、咳嗽等,治療宜辛溫散寒、發汗解表,可選用風寒感冒沖劑;外感風熱引起感冒四季皆可發生,主要癥狀為高熱不退、面紅目赤、咽喉紅腫、流黃鼻涕等。夏天感冒多屬暑熱感冒,除有感冒癥狀外,還有發熱、汗出不暢、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表現,可選用藿香正氣口服液。
總之,孩子發燒了家長一定不要慌,應密切觀察孩子情況,若孩子病情嚴重或有其他異常情況,則應及時送到醫院就診,避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