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


【摘要】目的:探討骨科患者康復治療前后心理變化與影響因素。方法:選擇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療的100例患者為對象,根據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成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患者,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行康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骨科患者治療期間采取若干康復治療措施,有助于縮短康復所需時間,提高恢復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骨科康復治療;焦慮抑郁;心理變化
【中圖分類號】R395.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048-01
引言
骨科患者通常需要長期臥床治療、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治療期間患者大多存在恐懼、抑郁等情緒,需要及時發(fā)現并進行疏導。但具體落實時,骨科患者人流量大、治療手段多,使得醫(yī)生承受較大工作壓力,且患者處于創(chuàng)傷或其他心理狀態(tài)時,很容易誘發(fā)糾紛問題。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100例骨科手術治療的患者,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成2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
對照組患者情況:36例男性、14例女性,最大年齡55歲、最小年齡22歲、平均年齡(31.23±9.22)歲,病程最短7d、最長21d、平均病程(6.23±2.67)d;觀察組患者情況:32例男性、18例女性,最大年齡52歲、最小年齡28歲、平均年齡(31.12±9.45)歲,病程最短1d、最長11d、平均病程(4.12±1.34)a。
1.2 治療方法
1.2.1 緩解疼痛。骨科手術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使其承受極大痛苦,這時患者情緒比較暴躁、焦慮,治療時需要根據每位患者實際情況給于不同程度的心里安慰,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利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清楚病痛原因,同時利用心理暗示、音樂或聊天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減緩患者疼痛。
1.2.2 健康宣教。健康知識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及時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普及和教育,幫助患者了解相關疼痛機制、評估疼痛等級并對止痛藥進行了解,練習深呼吸及咳嗽方式,叮囑患者早日下床活動。同時醫(yī)院可以印制專門的健康宣傳手冊,發(fā)放給患者,在幫助患者掌握疼痛管理方法的同時,減少對術后疼痛的恐懼感。
1.2.3 術后康復。骨科手術后將患肢抬高,最大程度保持患肢輕度拉伸狀態(tài),并保持患肢高過心臟2.5dm左右。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鍛煉恢復計劃,鼓勵患者多進行恢復鍛煉,指導患者家屬進行適當按摩。囑咐患者術后做好保暖處理,避免受涼造成靜脈痙攣情況的出現。并度引流管的狀態(tài)仔細關注,保證管道暢通,避免堵塞、扭曲等造成腫脹等。
1.3 評價指標
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估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負性情緒越嚴重。治療滿意度。通過自制的治療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調查,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類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結果檢驗采用t。率(%)表示計數資料并利用x2進行檢驗。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干預前后SAS與SDS評分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干預前后SAS與SDS評分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對治療滿意度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1所示。
3 討論
骨科創(chuàng)傷類疾病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對患者康復速度與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患者治療術后恢復期間容易出現并發(fā)癥,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原因為血小板含量增加且血流速度減緩,使得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又受到術后下肢肌肉收縮力下降的影響,使得患者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進而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或是患者術后受到傷口影響,活動量減少、使得血流淤滯造成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強,影響纖維蛋白溶解能力,加快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干預前SAS(65.78±7.81)分與SDS(45.72±5.87)評分與對照組患者SAS(65.63±7.83)分與SDS(45.62±6.11)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干預后SAS(33.23±4.22)分與SDS(29.34±4.32)評分與對照組患者SAS(54.67±4.24)分與SDS(35.78±5.07)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49(98.00%)高于對照組患者40(80.00%)。
總之,骨科患者治療期間采取若干康復治療措施,有助于縮短康復所需時間,提高恢復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瑾.論骨科康復治療前后患者的心理變化[J].系統(tǒng)醫(yī)學,2017,2(01):21-22+26.
[2] 劉麗莉.骨科治療中臨床心理學的運用與醫(yī)療糾紛的防范探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04):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