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飛
【摘要】目的:為了提高腎結石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五苓散聯合針刺治療的價值和意義。方法:隨機從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腎結石患者中選取116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抽簽的方式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例,其中單純予以西醫方案治療的患者列為對照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輔以五苓散聯合針刺治療的列為觀察組,比較不同治療方案對療效的影響。結果: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52(92.86%)和37(66.07%),和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增加且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腎結石患者在西醫治療基礎上輔以五苓散聯合針刺治療,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提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腎結石;五苓散;針刺;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92.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079-01
腎結石是臨床接診率較高的疾病之一,通常位于腎盂,雙側發病多于單側,患者臨床表現多樣,可見血尿、腰痛及全身感染等,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影響[1]。腎結石的治療方案很多,以往多采用西醫手術取石治療,雖然療效可,但由于未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因此結石易反復發作,降低治療效果。近年來伴隨中醫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其逐步被用于腎結石的治療中并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2]。本院隨機從2017年1月-2018年1月治療的腎結石患者中選取116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在分組后給予不同的方案進行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從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腎結石患者中選取116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抽簽的方式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西醫方案輔以五苓散聯合針刺治療)和對照組(單純予以西醫方案治療)各58例;入組患者均滿足腎結石的診斷標準并且伴有典型的臨床癥狀。觀察組58例患者中男、女性患者的病例數分別為30例和28例;患者年齡25-66歲,平均(39.8±6.6)歲;發病時間0.5-10年,平均(6.5±1.6)年。對照組58例患者中男、女性患者的病例數各為29例;患者年齡24-65歲,平均(39.6±6.7)歲;發病時間1-11年,平均(6.6±1.7)年。本次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并備案,兩組患者對治療方案無異議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予以西醫方案進行治療,包括給予利尿劑靜脈滴注、每日增加飲水量(>3.0L)、肌注阿托品等。而觀察組則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輔以五苓散聯合針刺治療,具體為:(1)五苓散方劑為:茯苓、雞內金、澤瀉、金錢草各30g, 滑石、石韋、川牛膝各15g,肉桂、王不留行、桃仁各10g,蒼術 12g,冬葵子 5g,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2)針刺治療:選取患者三陰交(雙)、足三里(雙)、陰陵泉(雙)、腎俞(雙)、氣海、關元諸穴作為治療的穴位,常規消毒各穴位,然后采用瀉法針刺各穴位,患者體位采用俯臥位,先針刺雙腎俞穴,待得氣后且患者有脹麻感后拔針,然后體位改為仰臥位,針刺其余各穴,在得氣后再次行針一次,每次留針時間控制在半小時[3]。
1.3 觀察指標
顯效是指治療后結石全部排出且未有臨床癥狀,行超聲檢查提示梗阻已經解除;有效是指治療后結石排出部分,臨床癥狀較前有所緩解,超聲檢查提示梗阻改善但仍伴有積水(少量);無效是指治療后結石未排出,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超聲顯示梗阻仍存在。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結果運用SPSS11.0的統計學軟件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用卡方檢驗計數資料,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顯效、有效和無效分別為27例、25例和4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52(92.86%),對照組患者顯效、有效和無效分別為14例、23例和19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37(66.07%),和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增加且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腎結石是臨床常見疾病,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結石發病率穩居世界前列且近年來其發生率有明細增加的趨勢。腎結石的臨床表現多樣,如果不能及時給予正確治療,很容易引發梗阻、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給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4]。腎結石治療方法很多,但常規西醫方案治療后復發率高,療效并不令人滿意,而伴隨我國中醫藥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中醫藥治療腎結石的優勢越來越顯著。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52(92.86%)和37(66.07%),和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增加 (P<0.05),這和多數臨床報道相一致。王雪峰在其研究中指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83%,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這提示五苓散配合西藥治療腎結石有效。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腎結石的發生多由濕熱蘊結、煎熬津液所致,因此治療時應以清熱利濕為主。方劑五苓散有助于化瘀祛濕、行氣止痛,更利于排出微小結石,而且方劑中的肉桂可幫助膀胱行水,澤瀉、蒼術以及豬苓等在清熱利濕等方面功效顯著,雞內金、金錢草在止痛和促進排石效果方面效果顯著,王不留行、冬葵子和桃仁等則有利于腎臟行水代謝量,以上諸藥聯用共同發揮行水效果,聯合針刺,不僅可以疏通氣機,還能夠發揮提升脾陽 、補腎利尿的作用[5]。總之,腎結石患者在西醫治療基礎上輔以五苓散聯合針刺治療,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提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方媛.五苓散加味聯合西藥治療腎結石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6):644-646.
[2] 劉軍瑩,宮洪濤.抵當湯合五苓散加味聯合西藥常規處理對急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0).
[3] 楊德榮.用中醫內科排石法治療結石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求醫問藥,2012,10(4):703.
[4] 王春,劉玉東.用中醫內科排石法治療結石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9):61-62.
[5] 喬建鋒.淺析用中醫內科排石法治療結石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5,9(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