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紅

【摘要】目的:分析護士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服務病房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43例未實施護士分層管理的患者為對照組,另選擇我院收治的43例實施護士分層管理患者為研究組。兩組患者均在住院期間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評價兩組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士分層管理能夠提升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護理質量,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病房護理;優質護理服務;護士分層管理;護理質量;護患糾紛
【中圖分類號】R821.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108-02
護理管理工作是醫院服務的重要內容,在保障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中具有重要意義[1]。護士是護理工作的執行者,而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更是決定著護理質量[2]。在常規護理中,易導致年輕護士負責重癥疾病、高資歷護士負責輕癥者等護理資源配置不合理現象發生,進而增加護理疏漏發生風險。本研究在病房優質護理服務中采取護士分層管理,旨在探討護士分層管理在提高病房優質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示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3例未實施護士分層管理的患者為對照組,另選擇2018年7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43例實施護士分層管理患者為研究組。研究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惡性腫瘤疾病或生存期小于6個月者,或存在精神障礙者。對照組中女20例,男23例;危重患者9例,普通患者34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8.2±9.7)歲。研究組中女18例,男25例;危重患者10例,普通患者33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8.5±9.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病房優質護理服務:入院后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狀態、治療特點,并據此采取情緒管理、認知干預、用藥指導、膳食結構調整、運動指導、出院指導等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進行護士分層管理:(1)劃分層級:根據護士學歷、工作年限、工作能力、職稱分為Ⅰ-Ⅳ級,Ⅰ級護士為取得護士執業證書,工作年限為3年內的護士;Ⅱ級:工作時間為3-8年內,護士及以上職稱;Ⅲ級:工作8-10年內,有護師或以上職稱;Ⅳ級:工作10年以上,達到主管護師或以上水平。(2)明確工作內容及責任:將各級護士互相整合在一起,建立護理小組,并根據綜合能力差異要求其負責病情嚴重、護理需求不同的患者,以在優勢互補的同時發揮不同級別護士的價值。(3)分層培訓:根據不同層級護士的需求及工作內容進行針對性綜合培訓,包括專業知識技能、核心護理指導、應急護理等。(4)規范排班:規范排班指導,并在科室排班交接時間增設“備班”,同時根據節假日特點、收治患者變化等綜合進行調整,以保障護理工作的延續性及無縫隙。
1.3 評價標準 (1)采用醫院自制量表,從病房基礎護理(40分)、病房環境管理(20分)、住院不良事件(20分)、患者自覺感受(20分)4個維度評估病房護理質量,評分高則護理質量高,其Cronbach'sα系數為0.832,分半信度0.809,重測信度為0.840。(2)采用醫院自制量,由患者直接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總分范圍0-100分,60分以下代表不滿意,61-75表示一般滿意,76-90表示滿意,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滿意;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25,分半信度0.804,重測信度為0.838。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病房護理質量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病房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滿意度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優質護理一種以患者為服務中心的護理模式,該模式將有效深化專業護理內涵,提升整體護理質量[3]。護理管理工作是以護士為主導的醫療服務內容,護士也是基礎護理措施的主要實施者,護士個人素質、護理工作執行能力等則對臨床治療及患者恢復起到重要影響[4-5]。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及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說明護士分層管理能夠提升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在醫院護理工作中,患者因病情嚴重程度、病癥、年齡等方面的不同,護理需求也存在差異,而臨床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可在滿足患者護理需求的同時減少護理資源的浪費[6]。本研究所采用的分層管理是以分級護理為基礎衍生的一種管理模式,該管理模式針對臨床護理特點,對資歷、工作能力不同的護士進行分層管理,從而避免年輕護士負責病情較重患者導致的護理疏漏,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此外,該模式進行護士分層管理,不僅有效強化年輕護士的專業能力,減輕臨床壓力,更能不斷豐富該資歷護士或護理管理者的綜合能力及領導力,提高團隊護理向心力,利于醫院護理質量的持續提升。
綜上所述,在優質護理服務病房中實施護士分層管理,能夠實現護理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疏漏及不足,提高臨床護理質量,進而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唐小花.護理人員分層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建立及應用[J].江蘇醫藥,2016, 42(15):1747-1748.
[2] 彭安平,匡雪春.老年外科病房優質護理滿意度現況及相關因素[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8,38(08):164-170.
[3] 黎國鈴,姚杏嬌,陳孝英,等.優質護理服務管理在骨科病房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7):69-70.
[4] 梅麗芳,康雅琴,朱紅.分層次管理對ICU護理質量及護士職業疲憊感的影響[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16,23(3):71-73.
[5] 王永芬,何平,方琴.護理責任制分層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220-222.
[6] 王愛平,王六平,胡潤珍.護士分層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12):1487-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