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對初產孕婦產后心理狀況、盆底康復護理依從性的作用價值。方法:選取來我院就診的初產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應用普通護理路徑,實驗組應用護理干預路徑,對比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的SAS、SDS評分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護理后實驗組的SAS、SD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后盆底康復護理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初產孕婦的護理中,相比于普通治療路徑來說,應用護理干預路徑的效果更為顯著,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強化護理依從性,值得應用。
【關鍵詞】初產孕婦;產后心理;盆底康復;護理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17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126-01
分娩雖然是生理過程,但對于初產婦卻是一種持久而強烈的應激源,會產生一些心理上的變化。而產婦的心理因素能夠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影響產婦身心健康。指導產婦盡早實施盆底功能康復鍛煉,也有助于產后恢復盆底功能 ,從而改善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本文主要選取的是來我院就診的初產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對初產孕婦產后心理狀況、盆底康復護理依從性的作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初產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每組60例,對照組中年齡(21-42)歲,平均年齡(30.2±1.2)歲,孕周37-42周,其中剖宮產12例,順產48例。實驗組中年齡(40-41)歲,平均年齡(29.5±1.5)歲,孕周37-41周,其中剖宮產13例,順產47例。兩組在基本資料的比較上,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產婦均有良好理解和表達水平[1];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兒及家屬均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所有患兒均排除存在精神及認知障礙,產后合并癥者;排除具有溝通障礙或精神類疾病者、新生兒有先天性疾病或死胎者者。
1.3 方法 對照組應用普通護理路徑,講解規章制度、病房環境、產婦的血壓及體溫檢測等,同時完善相關的記錄,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實驗組應用護理干預路徑,也就是:第一步:護理工作者需要告知產婦產后盆底肌恢復知識,強化產婦的認知水平,確保產婦足夠重視盆底肌康復,有效的實施康復訓練。安排產婦優化會陰部衛生,正是因為大部分產婦會引發不良心理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同時完善產婦的心理疏導,和產婦完善溝通,指導產婦了解并且熟練母乳喂養方法,確保其有一個充足的睡眠圈。第二步:將室內溫濕度調節到最佳,確保室內的通風性,優化消毒手段。安排產婦緩解自身疼痛,和產婦正面完善交流溝通,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優點,多加囑咐其實施母乳喂養。產婦在產后遵循進食流質食物的原則,將營養補充足夠,提高身體免疫力。初產婦需要保持一個足夠的休息,在腿部感覺恢復之后,使其實施簡單的運動,緩慢的提高活動量圈[2]。在產婦出院后,告知產婦、家屬相關的注意事情,使其掌握肛門訓練的手段,將惡露最大程度上排除,盡快恢復子宮。第三步:護理工作者及時的組織患者實施盆底肌訓練,及時的恢復其盆底功能。盆底肌的鍛煉路徑一般涉及了提肛訓練,每次要超過3秒,接著放松接受重復練習,時間在20min之內,2-3次/d。同時實時的依據患者實際的恢復情況來明確具體的訓練時間、強度、頻率,尤其得到滿意的鍛煉效果。第四步:借助電刺激方案,實時的觀察產婦恢復情況,適當的選取科學的電刺激方案,將盆底肌神經興奮程度有效的強化,助于神經功能的康復[3]。
1.4 判定標準 分析兩組患者的盆底康復護理依從性、心理情況評分。其一就是借助抑郁、焦慮評分對產婦的心理情況進行評價。焦慮評分應用SAS自評量表,總分為100分,焦慮程度和分數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借助SDS自評量表評價產婦抑郁情況,總分為100分,抑郁程度和分數呈現正相關的關系。輕度焦慮:50-60分;中度焦慮:60-70分;重度焦慮:超過70分[4]。
1.5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選擇SPSS16.0軟件進行資料的統計與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x±s)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通過t進行檢驗。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的SAS、SDS評分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護理后實驗組的SAS、SD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1。實驗組護理后盆底康復護理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1。
3 討論
初產婦正是因為分娩經驗不足,在產后康復過程中引發明顯的身心康復問題。特別是產婦在妊娠、分娩時,會由于內分泌、盆底功能的改變,造成產后的心理狀況、盆底功能障礙問題越來越突出[5]。眾所周知,女性的盆底肌肉功能十分的關鍵,在支撐子宮、膀胱、直腸等相關盆腔臟器有一個正常的解剖結構,還控制著多項生理活動如排便、排尿、陰道緊縮等。初產婦若是引發盆底功能障礙,會造成心理、生理、社會功能的大幅度退縮,最終制約實際的生活質量[6]。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的SAS、SDS評分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護理后實驗組的SAS、SD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后盆底康復護理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初產孕婦的護理中,相比于普通治療路徑來說,應用護理干預路徑的效果更為顯著,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強化護理依從性,值得進一步的推廣。
參考文獻:
[1] 穆靜麗, 李斌. 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卵巢畸胎瘤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6(s2):379-380.
[2] 王詠梅, 辛春燕, 路靜,等. 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化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5(7):862-865.
[3] 樓秋英, 馮國和, 張邢煒,等.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心理狀態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護理管理, 2014, 14(1):45-48.
[4] 張紫琪, 廖碧珍, 楊光靜,等. 盆底康復延續性護理模式對初產婦產后性功能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8, 32(14).
[5] 劉麗. 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負性心理及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影響[J]. 醫藥前沿, 2017, 7(13).
[6] 劉志云. 中藥湯劑聯合綜合干預對初產婦產后心理狀況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18, v.5(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