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晶
【摘要】目的:評價感覺統合訓練治療低功能孤獨癥兒童的效果。方法: 選取兒保科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低功能孤獨癥患兒,按分層隨機化分組法分為對照組(n=50)、觀察組(n=50),對照組行認知、語言教育訓練;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感覺統合訓練;比較兩組治療情況。結果:觀察組干預后ABC評分低于對照組,感覺綜合能力及DQ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感覺統合訓練治療低功能孤獨癥兒童,效果顯著。
【關鍵詞】感覺統合訓練;認知語言教育訓練;低功能孤獨癥
【中圖分類號】R749.9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151-02
兒童孤獨癥是常見的廣泛性發育障礙,表現為人際關系障礙、交流障礙、重復刻板行為等,同時伴智力發育低下、感覺異常、行為異常等。尤其是低功能孤獨癥患兒,不僅有典型自閉癥狀、智力發育帶下等情況,并有生活自理、行為嚴重障礙,甚至有狂躁、自傷、攻擊他人等行為。目前低功能孤獨癥尚無根治方法,仍采取教育干預為主。本文就對低功能孤獨癥患兒采取感覺統合訓練,旨為臨床干預提供一定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兒保科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低功能孤獨癥患兒,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分類手冊第5版“孤獨癥譜系障礙診斷標準”解讀[1]中孤獨癥診斷標準;按分層隨機化分組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3~12歲,平均(6.51±1.58)歲;觀察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3~12歲,平均(6.50±1.56)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認知、語言教育訓練 由兒保科醫師對患兒行一對一認知、語言教育,采用示范性夸張性口型、語調訓練患兒語言,每次30min,每周10次;開展簡單、趣味性強、安全性高的小游戲激發患兒,每組5~6名,將社會規則、人際交往、日常生活等活動融入游戲中。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行感覺統合訓練 由一個治療師采取一對一方式訓練,評估每位患兒體質,運用平衡木、滑梯、滑板、獨腳跳、拋球、秋千、呼啦圈等項目進行干預訓練,訓練患兒平衡感覺、觸覺、前庭和本體感覺,每次訓練60min,每天兩次,每周訓練6d。連續訓練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孤獨癥兒童行為檢查量表(ABC)[2]評估患兒感覺、語言、情緒、行為等情緒行為,共計57個條目,賦值1~4分,ABC評分≥37分則懷疑為孤獨癥,總分>51分則被診斷為孤獨癥;②采用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定量表[3]評價患兒感覺統合能力,該量表有58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1~5分,總分值<40分為輕度失調;總分值<30分為嚴重失調;③調查患兒發育商(DQ),智能低下:DQ評分≤69分;智能偏低:70~84分;智能正常:≥85分[4]。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孤獨癥及感覺綜合能力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ABC評分(102.49±21.58)分,感覺綜合能力(22.49±5.18)分;對照組ABC評分(103.01±21.63)分,感覺綜合能力(22.50±5.21)分;
干預后:觀察組ABC評分(72.49±12.48)分,感覺綜合能力(38.94±4.16)分;對照組ABC評分(86.52±12.58)分,感覺綜合能力(32.15±4.02)分;兩組干預后比較有統計學意義(t=5.601,8.3000,P=0.000,0000)。
2.2 兩組智力發育比較
3 討論
孤獨癥是目前導致兒童殘疾的常見疾病,個體差異大,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案,多采取特殊健康訓練及行為干預,提高患兒的自理能力、認知功能、社會交往能力等功能。目前各個康復機構對孤獨癥采取的康復訓練措施各不相同,感覺統合訓練是主要訓練方式。
感覺統合訓練是基于感覺統合訓練發展而來,因兒童發育期間,神經系統具備可塑性特征,對患兒行感覺輸入控制,促使神經功能可統合外界的刺激感覺,使神經生理功能進一步發展,進而能改善患兒運動及語言功能,促使患兒臨床癥狀恢復。低功能孤獨癥患兒行感覺統合訓練時,主要是對平衡感覺、觸覺、前庭和本體感覺進行訓練,利用前庭、肌肉關節、皮膚等部位輸入感覺,做出相應的適應性反應;同時重視患兒智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多種技能訓練,運用各種游戲綜合多種技能,以此完善患兒神經通路,充分發揮神經可塑性功能,促使患兒神經生理功能發展。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ABC評分低于對照組,感覺綜合能力及DQ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表明,感覺統合訓練治療低功能孤獨癥患兒,通過象征性游戲、裝扮游戲等措施,調動患兒社會功能的興趣,強化社會交往能力,以此能提高患兒感覺綜合能力,改善患兒孤獨癥癥狀。
綜上所述,感覺統合訓練治療低功能孤獨癥兒童,可提高患兒感覺綜合功能,提升患兒智力發育能力,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應用。而為了進一步提高低功能孤獨癥患者改善效果,應充分根據患兒個性特征、心理發育水平、行為需求及社會適應能力,制定綜合康復措施,提高患兒整體發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鄒小兵,鄧紅珠.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分類手冊第5版“孤獨癥譜系障礙診斷標準”解讀[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3,28(8):561-563.
[2] 朱莎,成新寧,鐘燕.ABC量表對孤獨癥兒童早期行為特征的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5,32(10):1971-1973.
[3] 劉瑞雪,丁樹榮,李雨霏.兒童感覺統合能力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4,5(4):10-13.
[4] 卞曉燕.6歲內兒童認知發育量表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7,32(4):28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