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相蘭
醫院感染是醫院常見問題,同時也是醫學護理工作中較為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在尿路感染護理中的問題更加明顯,合理有效的尿路感染護理會對醫院護理質量加以反應,同時也會對臨床在醫院感染方面的重視程度予以反應。疾病治療患者若發生尿路感染,不但增加了身體上的痛苦,同時也對其心理上造成了較大折磨,并使住院時間延長、經濟負擔增加。本文將對尿路感染護理中要點進行闡述,以幫助醫院在尿路感染護理質量方面有效改善。
1 尿路感染是如何發生的?
1.1 住院時間
對因疾病住院的患者來說,其住院時間越長,患有尿路感染的危險性便會越高,從另一方面看,因尿路感染對患者的病程、病情造成影響,使手術治療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顯著增加,進而讓其住院時間不斷延長。
1.2 導管留置
有些疾病治療需要留置導管,這會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患者的尿道黏膜損傷,逐漸讓機體防御屏障受到破壞、逆行感染可能性增加,提高了尿路感染可能性。
1.3 性別與年齡
對患有泌尿系統疾病的人們而言,伴隨年齡的增長,其腎臟功能會有逐漸退化跡象,女性患者會陰骨盆肌肉松弛情況引起膀胱膨出的發生,而男性則表現為前列腺肥大,均有尿潴留及尿失禁等臨床癥狀,提高了尿路感染發生幾率。
1.4 梗阻因素 部分患者因受到梗阻因素的影響,其尿路抗反流、自凈等常規作用便會受到破壞。另一方面,機體內所積蓄的尿液會在腎盂中為細菌繁殖提供一個良好的培養基,應高濃度氧離子抗補體作用的影響,為細菌生長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環境,促進尿路感染的發生。
1.5 抗生素藥物廣泛應用 抗生素是許多疾病常用的治療藥物,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有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長期亂用、濫用廣譜抗生素藥物患者其尿路感染的發生幾率明顯要更高,說明廣譜抗生素使用同尿路感染等病癥的發生存在著直接性的聯系。
2 尿路感染護理中應注意哪些?
近些年尿路感染護理已逐漸被醫院護理工作所重視,要求護理人員將該疾病護理工作貫穿于每個環節中,抓住護理環節、注重護理細節,不可忽視每個導致尿路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一旦發現立即采取合理有效護理干預措施處理、解決,使尿路感染預防護理措施、護理制定建立健全。同時,醫院應對相關醫護人員的院內感染意識不斷強化,消毒隔離措施嚴格實施,按時予以無菌物品、院內空氣、紫外線強度、使用中的消毒液、物體表面等實施微生物檢測,1次/月,嚴格貫徹護理制度,結合隨機檢查、定期檢查做到護理工作及時查漏補缺,確保尿路感染預防屏障系統逐步完善。
2.1 相關醫護人員要注重手部清潔
醫院的醫護人員每日都會與不同患者相接觸,許多護理人員要一個人完成對多名患者的護理操作,手部是大量接觸細菌的部位,為細菌間互相傳播的一種媒介,容易誘發交叉感染,所以應對手部衛生清潔工作十分重視,護理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消毒,嚴格無菌操作,將細菌傳播源切斷,降低尿路感染發生率。
2.2 增強患者機體免疫
為降低患者尿路感染發生可能性,應幫助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全身癥狀的改善、機體免疫力提高,使其身體免疫功能得到保護且不斷增強,治療期間囑咐患者多飲水,飲水量需≥2000ml/d[1],通過對飲用水的利用對機體進行機械性沖洗,更有利于消除、降低尿路感染發生率。
2.3 注重對留置導管的護理
需要較長時間到管留置的患者,導管接頭易被污染,其官腔內也會積聚細菌,這是造成尿路感染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所以在使用時應合理選擇導尿管,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定處理,每日均需對插管部位進行護理,此為尿路感染預防的關鍵所在。再導尿管使用前,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合理的導尿管選擇,在嚴格無菌操作同時盡量將護理操作時間縮短,確保尿路感染可能性降低,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注意對導尿管的妥善固定,使用封閉式引流裝置并確保暢通引流,及時導管接頭、插管處皮膚消毒,并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現發熱或其他感染跡象,查看插管局部有無紅腫、滲出情況發生,盡可能使導管留置時間縮短,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
2.4 抗生素藥物合理使用
抗生素藥物使用前,嚴格實施、段尿培養、藥物過敏試驗,最好的時間是對患者的清晨個夜尿選取,而最好的標本拿取方法為膀胱穿刺法,根據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藥物,用藥后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過敏反應、藥物毒副作用反應仔細觀察,一旦發現有異常狀態必須立即向醫生匯報,這樣可做到對廣譜抗生素藥物的謹慎使用,盡可能縮短用藥時間,對患者原發、基礎疾病及時有效治療,盡快梗阻情況解除,避免尿路感染,減少其住院治療時日。
2.5 注意休息與日常飲食
對于有尿路刺激癥狀、高熱癥狀明顯的患者,應囑咐多臥床休息,當體溫>38.5℃時,護理人員可遵醫囑給予柴胡肌肉注射,或是物理降溫法幫助患者降低體溫,給予適量碳酸氫鈉,可致患者的小便堿化,利于尿路刺激癥狀的減輕。同時,囑咐患者多飲水,多食用維生素、熱含量高且易消化的清淡食物,若有必要,可通過靜脈輸液進行補液,促進患者排尿、自然尿路清洗,降低尿路感染的發生。
2.6 注重心理干預
多數患者對尿路感染認識淺顯,不太清除尿路感染為自己身體會造成多大危害,往往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再加上涉及到隱私部位,致使患者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重視對此種患者的心理護理,表達出對患者的體貼、關心,根據其擔憂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解釋,表現出對患者的安慰與鼓勵,幫助患者消除疑慮和不良負面情緒,在改善心態后更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7 完善衛生宣傳工作
護理人員向患者進行有關尿路感染知識講解,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重視,日常注意個人衛生,對于急性尿路感染患者,告知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定期復查,在檢查結果轉陰、臨床癥狀消失后,囑咐繼續用藥3~5日,定期尿常規檢查,1次/周,持續2~3周。
3 總結
對尿路感染護理除上述重點措施外,還需注意經期間女性、妊娠期女性以女嬰及時會陰部清潔的囑咐[3],鼓勵堅持身體鍛煉,做到日常合理膳食、規律作息,以改善體質,提高治療效果或預防尿路感染發生。尿路感染可最終導致不育結果的發生,建議患者發生后盡早就醫治療。
參考文獻:
[1] 胡秀香, 梁江云, 湯金聚. 居家護理在預防腦卒中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中的應用[J]. 中國護理管理, 2018,18(3):378-381.
[2] 宋鵬延, 王麗, 黃露.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對策探討[J].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8, 25(19):161.
[3] 余黎靜, 胡小葉, 王科平. 患兒留置導尿管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點、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預防[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8, 28(1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