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悅林 楊振峰 張彥偉 韓永賓 路少偉 張歡歡 李亞麗
【摘要】目的:探討烏頭湯治療轉移性骨癌疼痛的療效觀察。方法:將2010年10月至2013年lO月由我院收治的骨癌患者66例,研究組采用口服烏頭湯治療,對照組采用曲馬多治療。觀察 2 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鎮痛有效率79. 1%,對照組鎮痛有效率 77%,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烏頭湯治療轉移性骨癌疼痛療效同曲馬多相近,能改善癌痛患者生活質量,止痛同時能增加體重。
【關鍵詞】烏頭湯;骨癌 ;疼痛
【中圖分類號】R17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207-01
骨是惡性腫瘤容易轉移的部位,容易發生骨轉移的腫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骨轉移多見于體軸骨骼和下肢。骨轉移的臨床特性是局部疼痛,開始為間歇性疼痛和活動無關,繼而進展為持續性疼痛并加劇,常常需服用止痛藥,重者服用麻醉藥。轉移性骨癌的診斷可依靠 X 線攝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符合診斷及納入標準的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96 例,年齡49-80歲,KPS 評分≥50 分,預計生存期≥3 個月,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 48 例,對照組 48 例,治療組 48 例中男性 21 例,女性 27 例; II 級疼痛 35例,III 級疼痛 13 例; 年齡 55 ~75 歲,平均 (62. 6±3. 4) 歲; 病程 1 ~5 年,平均 (2. 0±1. 0) 年。對照組 48 例,其中男性 25 例,女性 23 例; II 級疼痛 36例,III 級疼痛 12 例; 年齡 49 ~80 歲,平均 (65. 3±2. 5)。病程 (1 ~ 4) 年,平均 (2. 5±1. 0) 年,兩組年齡、疼痛級別、性別構成、病程比較均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依據 《現代腫瘤學》第 2 版,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ECT (全身骨掃描) 或 X 片或 MRI (核磁共振) 證實為轉移性骨癌患者,納入標準: 按 WHO 疼痛分級標準,分級為 II 級和 III 級的疼痛患者。
排除標準:①I 級疼痛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西醫常規止痛治療,口服曲馬多 100mg,每日 3 次。
1.2.2 研究組口服烏頭湯 150ml 每日,3 次,服藥 2 周后進行療效評價。烏頭湯藥物組成: 川烏、麻黃、芍藥、黃芪、甘草。
1.3 觀察指標
疼痛評定: 按 WHO 疼痛分級標準,0 級: 無疼痛,I 級輕度疼痛,即雖有疼痛感,仍能正常工作,睡眠不受干擾,II 級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劑,睡眠受干擾,III 重度疼痛,疼痛劇烈,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睡眠受到嚴重干擾,需服用止痛劑。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應用SPSS18.0,計數應用X2(%),計量資料應用t檢測(x±s),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對比
研究組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 結果
2.1 患者基本情況
抽樣患者病例 29 例,其中男性12 例,占41.38%,女性 17例,占58.62%。年齡最小的 28歲,最大的80 歲,平均 39.25 歲。21 ~ 64 歲的 18 人,65 ~ 87 歲的 11 人。抽樣患者的診斷結果包括腹股溝疝、膽囊炎(結石)、闌尾炎等,均接受了手術治療。
2.2 PPI使用情況
治療過程中,應用品種為注射用蘭索拉唑鈉、注射用泮托拉唑鈉和奧美拉唑腸溶片。各種 PPI 使用情況詳見表 2。
2.4 各科室預防使用PPI情況及適應證合理性
29例中,有適應證的用藥病例占比為 34.48%,無適應證的用藥病例占比為65.52%。詳見表3。
2.5 PPI預防使用不合理表現
適應證不合理是造成圍手術期 PPI 預防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詳見表4。
3 討論
此次調查發現,圍手術期PPI使用率最高的科室為外科。預防使用品種為注射用蘭索拉唑鈉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鈉。參照我院制定的《圍手術時期質子泵抑制劑預防使用合理性判斷標準》,對預防使用PPI病例進行合理性評價,不合理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 臨床使用指征不強
PPI在預防危重患者應激性潰瘍出血作用明顯,如燒傷、外科大手術等。對于手術中伴有風險因素的患者,考慮PPI預防使用。調查發現我院圍手術期預防使用PPI存在使用指征不強的問題,在使用的29例病例中有風險因素的有12例(占41.38%),其余患者無臨床使用指征。其中外科存在此類問題較為突出,我院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屬于0類切口手術,手術創面小,手術時間短,一般不引起SU,屬不合理應用。
3.2 療程不合理
目前尚未明確PPI預防使用的停藥指征。參照美國急診科醫生的做法:患者可耐受腸道營養、臨床癥狀好轉或轉入普通病房為停藥依據。此次調查發現,部分患者用藥療程偏長。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院圍手術期患者使用PPI方面存在不合理情況,主要表現在臨床使用指征不強、給藥方式與時機不合理及療程偏長。建議臨床醫師遵循指南,合理使用。對長時間使用PPI的患者,醫生和臨床藥師需監護其發生不良反應的潛在風險,PPI長期使用可引起髖骨骨折、增加社區獲得性肺炎風險等不良反應。醫院應該強化管理,避免PPI的過度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振財,鄭超,等.圍手術期質子泵抑制劑預防使用合理性分析[J].中國藥事,31(2):205-209.
[2] 中華醫學雜志編輯委員會. 應激性潰瘍防治建議華醫學雜志,2002,82(14):1000-1001.
[3] 張忠濤. 普通外科應激性黏膜病變的預防與治療:中國普通外科專家建議[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9,29(11):881-882.
[4]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 新編藥物學[M]. 第1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