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財 趙小為 猶春梅

【摘要】目的:討論B超診斷尿石癥的價值意義。方法:將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68例尿石癥患者當作實驗對象,先經過泌尿系平片檢查后,再接受B超檢查,觀察兩組診斷結果。結果:B超診斷符合率為95.59,漏診3例,同時檢出并發側腎積水28例。泌尿系平片診斷符合率為69.12%,漏診21例。B超診斷符合率高于泌尿系平片檢查方法,P<0.05;結論:B超與X線結合檢查,更能夠提高尿石癥檢出率,從而為治療方案制定提供價值依據。
【關鍵詞】B超;尿石癥;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17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224-01
作為泌尿系統常見疾病,尿石癥的發病率僅次于尿路感染,無論是上尿路結石,還是下尿路結石,都屬于人體異常礦化表現,與新陳代謝或細胞活動關系密切,會引起腰腹部絞痛或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臨床診斷方法多樣,包括鏡下血尿與X線檢查等方法,雖然B超檢查方法在無創傷與檢查便利等方面的優勢,是其他檢查方法無法比擬的,但受肥胖等因素影響,無法完全替代X線等檢查方法,還需相互補充,確保診斷成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68例尿石癥患者,當作實驗對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45.3±4.2歲;平均病程9.35±3.62年,其中2例后尿道結石,1例膀胱結石,39例輸尿管結石,26例腎結石。
1.2 方法
68例尿石癥患者先行泌尿系平片檢查后,再行B超檢查。利用X光機,腹部平片可見膀胱區、輸尿管走行區與雙腎區的高密度影。靜脈腎盂造影,見造影劑中斷于高密度影處,上段輸尿管顯影擴張。B超檢查方法如下;
1.2.1 腎結石
檢查前1-2h飲水500mL左右,膀胱充盈后檢查。先行俯臥位,經背部掃查腎臟長短軸斷面,側面掃查冠狀斷面,以起到彌補作用。再行側臥位,檢查腎冠狀斷面與斜斷面、縱斷面。聲像圖特征,為典型的強回聲光團與聲影,尿酸結石居多,可采取溶石治療方案。
1.2.2 輸尿管結石
檢查前1-2h飲水500mL左右,膀胱充盈后檢查。先行俯臥位,經背部檢查腎臟橫縱斷面。再行仰臥位,檢查肋緣下斜斷面。聲像圖特征,為典型的腎竇擴張分離,輸尿管中斷,管腔內與管壁清晰分界的強回聲光團,伴后方聲影。
1.2.3 膀胱結石
清潔灌腸與膀胱充盈后檢查。經腹壁途徑檢查時,病人呈仰臥位,在恥骨上區域行橫縱斷面檢查,并檢查膀胱橫縱斷面。經直腸途徑檢查時,病人呈左側臥位或截石位,利用線陣式探頭插入肛門,檢查直腸橫縱斷面。經尿道途徑檢查時,病人呈截石位,消毒麻醉會陰部,膀胱鏡與超聲探頭交換檢查,獲得膀胱斷面檢查圖像,全面檢查膀胱頸部與底部等部位,防止出現漏診等情況。檢查仰臥位體位時,膀胱三角區的結石,可見明顯強回聲光團,伴后方聲影。致密且較大的結石,可見結石輪廓,與帶狀、弧形特征強回聲,伴后方聲影,膀胱壁回聲無法清晰辨別。稀疏或較小結石,后方聲影不明顯。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檢出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用spss17.0軟件,統計學差異用P<0.05反映。
2 結果
B超診斷符合率為95.59,漏診3例,同時檢出28例腎積水情況。平片診斷符合率為69.12%,漏診21例。B超診斷符合率高于泌尿系平片檢查方法,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結石的危險因素較多,包括代謝異常、藥物因素、局部病因。近年來的發病率逐年提高,超過1/4患者需住院治療,是泌尿外科排行首位的病癥。臨床治療方法多樣,包括治療腎絞痛、排石治療等,但得益于準確的臨床診斷。
各種診斷尿石癥的檢查方法優勢明顯,但在應用中的弊端逐漸顯現。從X線平片檢查方式入手分析,具有簡單與操作便利等優勢,但弊端問題不能忽視,一是并不是所有結石都顯影,如草酸等成分結石。二是鈣化影因素影響,如靜脈石與淋巴結鈣化影等。三是腸道準備不充分。四是受讀片者的專業水平限制,無法準確診斷小結石。五是腎皮質薄厚與腎積水平片無法準確反應出來[1]。
相比較于X線平片,B超檢查方式的優勢體現在簡便經濟、無損傷、診斷陽性結石、排除鈣化對小輸尿管結石的影響、腎皮質薄厚與腎積水準確反應、可檢出腎囊腫等合并癥。能夠檢出X線陰陽性結石或是超過2mm及以上結石。但X線不能完全被B超取代,尤其是在腹腔積氣與肥胖等情況下。影響B超診斷結果的因素較多,如膀胱充盈程度等因素,輸尿管下端結石檢出率低;如腸內容物因素,輸尿管中下段結石的特異性、敏感性低。針對于結石嵌頓處水腫與腎絞痛發作狀態下,更利于結石檢出。對此,X線檢查方式,對B超檢查方式,起到了一定臨床補充作用,更利于診斷率的提升,兩者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2-3]。
預防尿石癥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避免久坐。通過慢跑或散步等活動預防結石,尤其長期臥床的血栓或癱瘓等類型患者,患結石的幾率是正常人的5倍左右。二是預防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后,患尿石的幾率隨之提高,尤其是感染鏈球菌與變形桿菌等,可通過分解尿素轉化成氨,增加尿液堿性,沉淀尿酸鹽。三是飲食均衡。控制食物中草酸、鈉鹽(<2g/d)、高蛋白(<150g/d)、鈣(<20mmol/d)等成分的攝入,可多食乳制品、小魚、豆腐等食物,并控制體重(BMI在11-18范圍內)。四是學會喝水;研究表明,尿量增加50%,結石復發率,直接降低86%。但飲料不能代替水,要求每天飲水量超過2500mL,合理分配喝水時間。
綜上所述,B超與泌尿系平片檢查方法相互補充,結石診斷率隨之提高,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有效參照。
參考文獻:
[1] 于秀云.B超在診斷尿石癥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4):188-189.
[2] 馮海玲.尿石癥的B超診斷[J].內蒙古中醫藥,2010,(14):101-102.
[3] 谷現恩, 梁健. 尿石癥的B超診斷[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03, 3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