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君 古麗努爾.哈力肯
【摘要】大多數乳腺癌末期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煩躁焦慮抑郁甚至恐懼害怕死亡,人文關懷生命倫理教育在乳腺癌末期患者以及家屬中應用尤為重要。2001年香港李嘉誠先生在新疆開辦唯一的寧養院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為惡性腫瘤末期患者提供免費心理咨詢釋壓訓練手指操冥想團體游戲免費居家臨終心理安撫生命倫理教育臨終前正確認識死亡,珍惜生命免費提供止痛藥品,到2018年6月為9256名惡性腫瘤末期患者提供免費服務,惡性腫瘤末期患者中60-80有不同程度疼痛,癌痛使患者精神萎靡病情惡化發展到抑郁精神崩潰,良好的心理輔導抗癌治療與抗痛治療相結合,改善患者疼痛提高癌癥末期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246-01
我院是腫瘤專科醫院隨著現代化文明的發展,人文關懷在各領域廣泛應用,大多數乳腺癌末期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煩躁焦慮抑郁甚至恐懼害怕死亡,人文關懷生命倫理教育在惡性腫瘤末期患者以及家屬中應用尤為重要。2001年香港李嘉誠先生在新疆開辦唯一的一家寧養院坐落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為惡性腫瘤末期患者提供免費心理咨詢釋壓訓練手指操冥想團體游戲免費居家臨終心理安撫生命倫理教育臨終前人生態度正確認識死亡,珍惜生命最后的每一天免費提供止痛藥品,到2018年6月已為9256名惡性腫瘤末期患者提供免費服務現將生命倫理教育在惡性腫瘤末期患者以及家屬中應用具體經驗內容介紹給大家。
1 提供免費止痛藥品寧養咨詢服務
2001年香港李嘉誠先生在新疆開辦唯一的一家寧養院坐落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針對惡性腫瘤末期患者經濟條件較差貧困患者以及獨居老人患者寧養院醫生護士將上門服務根據病人的病情長期無償免費提供止痛藥品居家傷口換藥免費人文關懷生命倫理教育在生命臨終善待家人善待自己正確的看待死亡,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鼓勵患者有要求想法要與家人親人和醫護人員及時溝通交流訴說,便于把自己的心聲說出得到親人和醫護人員的幫助和支持以及理解,醫護人員耐心教惡性腫瘤末期患者學會冥想放松思想釋放心情,家人一定要體貼患者在物質上精神上給予支持幫助,盡可能減少家庭矛盾,給病人創造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在病人人生的終點有一個溫暖的懷抱病人有好一點心情,醫護人員定期為惡性腫瘤末期患者進行免費心理測試,鼓勵病人珍惜生命最后的每一天,[1]忘記以往不愉悅的事情正確面對疾病樹立希望信心。
2 寧養服務流程
惡性腫瘤末期患者以及家屬提供診斷證明相關資料→寧養院專人審核→符合服務條件→建立檔案病歷→在三個工作日內護士醫生上門評估病人病情提供免費服務→‘提供免費提供止痛藥心理咨詢→免費居家服務抗癌知識指導→志愿者愛心人士義工組織活動→義工居家服務幫助患者→臨終關懷生命倫理教育→善終服務→家屬心理安撫。
3 為患者提供豐富多彩活動
寧養院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營養師醫生護士專職文員還有社會愛心人士在職工作人員大學生志愿者義工,他們會利用自己業余時間為乳腺癌末期患者開展互動游戲,認真教會乳腺癌末期患者自娛自樂會自己做手指操以及簡單的歌曲來分散對疾病以及疼痛的注意力,教會他們冥想放松自己,愛心人士捐贈MP3播放器為病人下載歌曲故事來幫助患者釋放壓力,我們義工都會將自己負責的病人的生日記住,在患者生日當天都會送上生日祝福以及禮物,讓病人感到大家的關心愛護和溫暖,志愿者愛心人士會定期不定期組織能活動的患者郊游戶外活動看看環境的變化呼吸新鮮空氣,組織患者視頻參加香港內地舉辦的抗癌明星交流活動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能參與社會活動的患者盡量參加多與周圍的人鄰里門接觸交流。放松得病痛苦以及緊張心情,我們社工義工志愿者愛心人士都會將自己負責的病人一直負責到病人的離世是一個全程人文負責過程。
4 改進不足提高人文關懷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階段都對死亡的認識理解不同,在生命倫理教育人文關懷我們還需要深入研究雖然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尤其是乳腺癌末期患者對生命即將走向盡頭會有一些輕生想法做法,要想消除患者輕生想法做法給患者心理咨詢還不夠還需從心靈深處靈魂的高度認識死亡,對乳腺癌末期患者人文關懷生命倫理教育方面還需不斷的探討和學習。我們乳腺內科與寧養院結合不斷為我科乳腺癌未期患者提供免費服務,不斷向生命倫理教育人文關懷做的好的地區部門學習,吸取臺灣生命倫理教育理念同情共感與理性分析并重的生命倫理方面教育,香港人文關懷的經驗性,生,情。三方面生命倫理教育,[2]結合我們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尊重病人的生活風俗習慣個人信仰了解病人興趣愛好更好的為惡性腫瘤末期患者生命倫理教育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 曾曉敏,程雪.懷舊護理聯合人文關懷對乳腺癌晚期患者心理行為特征影響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32):153-156.
[2] 劉志君,劉德果,呂胤,晏峻峰.晚期乳腺癌終末期的中醫人文關懷護理[J].全科護理,2017,15(06):647-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