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藝術觀念視覺化的設計,始終不能忽視對素描造型能力的培養。設計素描造型能力仍被視為現代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文章從設計素描與繪畫素描、設計素描與“三大構成”、設計素描與藝術設計、設計素描與教學功底四個方面對現代設計素描的教學語境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設計素描;視覺;造型;教學語境
在當代,藝術設計雖日益作為成熟、獨立的學科而與繪畫藝術分門別類,但是作為藝術觀念視覺化的設計,始終不能忽視對素描造型能力的培養。設計素描造型能力仍被視為現代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
一、設計素描與繪畫素描
從本質上說,設計素描和繪畫素描都符合將造型觀念視覺化的本性,并且從來源上看,設計素描脫胎于繪畫素描毋庸置疑。
設計造型觀念的表達和純粹藝術語言的表現是素描語言所具有的兩項應用性功能,是隨應用者的需求而改變的。
作為設計造型基礎的“設計素描”其內涵與設計造型觀念的表達和純粹藝術語言表現都有著內在關聯,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簡單地將效果圖畫法或畫素描基礎訓練的老套路直接作為教學內容。若直接使用設計效果圖的形式,將違背素描是藝術觀念視覺化的本質屬性而落入空洞的形式操練之中。若簡單照搬繪畫性素描基礎訓練的模式,則無法實現設計專業的應用性指向的引導,也就失去了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藝術造型素質培養的良機。
從素描的設計造型觀念的表達功能看,其特征體現在以下幾點:以應用性思維為先導。設計觀念視覺傳達明確。視覺語言簡練清晰。具體地說,設計者為了捕捉瞬間即逝的構想,設計素描草圖是最為有效的手段,它是設計信息進行交流,與生產部門溝通設計意圖以及向非專業的觀眾傳達設計意向的“設計語言”之一,通過以線條為主的形式達到快捷而清晰的概念表達。在設計過程中所運用的構思草圖,則是將創造性思維本身在草圖上以推理、衍生的方式擴大其設計方案的可能,也是對瞬間即逝的創意靈感的捕捉。由此可見,設計素描所涉及到的技術范疇是全面的,這正體現了設計素描是在繪畫素描的技能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種應用性素描,兩者的基本要素如構圖、形體、結構、透視、空間、光影、質感等都是通用的,甚至素描表現的形式手法也都包含了速寫、結構素描、明暗素描、超寫實素描、創意素描等范疇。因此,扎實、寬泛的素描功底對于造型思維表達的隨心所欲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設計素描的關鍵在于使造型技能的培養更好地與設計領域廣泛的創意思維接軌。設計素描應該加強學生對自然物象的感受、觀察、想象,乃至視覺審美過程的完整體驗和表現能力。因此,設計素描應該從樹立正確的造型思維方式入手,致力于形成新的造型訓練機制,進而通過汲取繪畫素描中的技術要素來展開造型思維視覺演化的技能探索實踐。
二、設計素描與“三大構成”
起源于包豪斯學院的“三大構成”課程作為設計專業的造型基礎,普遍被列為必修課程。設計素描的技能范疇除了客觀分析、再現物象的方法,還需要將形式語言規律的探討作為重要的訓練內容。設計素描對形式法則的探討是以個人對自然物象直接的視覺感受為出發點,從中發現美感形式,進而創作形式語言作品。而“三大構成”則是以概念化的造型元素進行形式推演的學理化研究,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由于分屬于兩種不同的認知體系,它們在作品的內涵和形式效果上都截然不同。
同屬設計造型基礎范疇的設計素描形式語言探討與“三大構成”的形式法則推演,由于分別從感性層面和理性層面對造型美學展開研究,恰好為兩者之間創造了良好的學科交叉互補,與設計基礎的整體效應自然銜接。
三、設計素描與藝術設計
從設計素描與藝術設計的關系來看,設計素描既獨立存在又與設計有著內在溝通,它除了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的造型能力,還需要承擔設計創造力的原始積累,并為培養設計者的審美品味奠定基礎。但在重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要避免以設計的創意概念取代素描的創意表現。設計素描的首要目標是造型基礎訓練,過度偏離這一使命就會偏離課程的基本目的。設計素描的創意表現應該圍繞著素描的媒質特性,即如點、線、面、黑、白、灰、空間、光影等造型語言,創意表現應主要反映在運用這些要素將個人造型觀念予以視覺化上。
設計素描還應注重內容選擇的導向性,要以建立與設計專業所需要的基礎素質相匹配的系統知識為原則,不但要抓住藝術設計各專業造型基礎素質的共性,也要善于結合不同專業方向的特殊性來制定靈活互動、因地制宜的教學內容。
四、設計素描與教學功底
概括來說,設計素描的訓練過程從其功能上可歸結為審美能力、創造性思維、表現技能這三個方面能力的培養。
(一)審美能力
設計素描作為造型藝術活動,始終脫離不了視覺感知方式的問題,而對于視覺本能的理解不僅影響作畫者的視覺感知方式和造型觀念,也對設計素描理念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傳統的觀點將觀看和思維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而現代藝術心理學家阿恩海姆則對此提出完全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每一次觀看活動就是一次‘視覺判斷……這種判斷不是在眼睛觀看完畢之后由理智能力做出來的,它是與‘觀看同時發生的,而且是觀看活動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沒有哪一種思維活動,我們不能從知覺活動中找到,因此所謂的視知覺,也就是視覺思維。[1]阿恩海姆這段描述,揭示了造型藝術視覺觀察活動的本性,為設計素描訓練帶來關鍵的啟示。這意味著只要回到個人視覺感受,觀者就會根據個人的內在需要作出視覺選擇,視覺審美意象就此產生。
根據視知覺即是視覺思維的認識,設計素描訓練需要制定恰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視覺觀察擺脫機械反映的困擾,回歸對個人視覺感受的關注,發現個人獨特的審美意象,為設計素描注入視覺創造的基因。
回歸視覺感受的設計素描,盡管可以將造型基礎教學納入視覺審美的原本軌道之中,但體現個人內在需要的審美能力卻仍需外在的積累和提高。康定斯基對藝術家的內在需要曾作過三方面的歸納:一是每位藝術家,作為一個創造者,都具有需要表現的東西。二是每位藝術家,作為他的時代之子,總是被迫去表現他的時代精神。三是每位藝術家,作為一個藝術的仆人,不得不促進藝術的事業向前發展。這三點涉及個性、風格和藝術創新,體現了對藝術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可以說內在需要即是審美素質的實質體現,并直接作用于審美活動之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對設計素描提出了科學和綜合的要求:在設計素描的內容中應當吸納藝術素質所需的多方面內容,不僅要研究具象的藝術形式,也要研究抽象的藝術形式;有對形式的探索,也有對媒材的關注;要重視實踐,也不能忽視理論;主張創新,也不忘借鑒;學習西方,更要褒揚優秀傳統。
設計素描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融入一個正確的造型思維方式之中,然后通過其中的審美素質培養機制,不斷提高接收、處理視覺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事物本質的能力,以及對未知領域的想象、探索、研究的能力。由此匯聚而成的審美能力,才能為創造力的展開和技能的發揮奠定基礎。
(二)創造性思維
設計素描并非是一門單純的技能型課程,而是從視覺觀察、視覺意象到視覺表現的過程。
造型藝術的學習離不開模仿,不僅需要模仿自然,也需要模仿大師的繪畫作品。不同風格流派的繪畫作品實質上即是各種視覺觀察和表現模式的體現,因此,對大師作品的模仿即是對其視覺觀察和表現方式的模仿,如寫生中對印象派繪畫模糊視覺的模仿,或在創作中嘗試立體派全方位多點觀察的視覺方式。雖然新的繪畫流派的產生往往意味著一種新的視覺思維方式的誕生,但其本身也是從藝術家的自然視覺本性中開拓出來的,如一味模仿而喪失對個人視覺感受的關注,已存在的視覺文化成果就會變成無形的視覺思維鎖鏈,囚禁著個人的造型創造力。
因此,設計素描不能僵化地照搬造型訓練模式,或以模仿某種繪畫視覺樣式為滿足而不注重視覺感受的回歸。
(三)表現技能
素描因其媒質的單純性,利于設計者對設計創意思維作最為簡練和本質的表現,通過設計素描練習掌握造型基礎知識和造型能力,為今后的設計表現打下基礎,如造型能力掌握得不夠扎實,就會影響設計表現,即使有非常好的創意,也不能清晰地表達出來。
當代設計應用領域的廣泛性和專業性,給設計素描提出更深、更廣的思考空間:從具象的客觀再現到抽象的主觀表現,從自然物象的透視、結構規律的研究到超越物性束縛的形式語言創造,從嚴謹的造型技能到多方位、多角度的創意思維,從傳統媒介到新材質的實驗,從素描藝術到設計基礎素質等。
由此可知,設計素描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要建立一個技能系統,不僅要對再現自然物象的素描科學規律作認真的研究,更要將針對形式美學法則的探討作為設計素描的核心內容。素描的造型技能培養還在于創新,設計素描中的素描形式語言內容主張將視覺感受作為視覺創造的根本,將個人對自然物象的視覺感受作為訓練的出發點。
此外,設計素描訓練還可以借由圖形異變、正負形、同構、元素替代等主題直接開拓學生的逆向與順向、發散與聚合、轉換與移位、跳躍性與線性等多種思維能力,以此作為對造型想象力開發的專門培養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妍慧.“表現性形式”的歷史呈現[D].首都師范大學,2006.
[2]施韻,李正周.淺析視覺審美的意識情感[J].設計,2013(2).
[3]田兆元.藝術抽象論綱[J].文藝理論研究,1990(1).
[4]陳小林,王娜娜.知覺力對平面設計構成感的例證分析[J].美術研究,2012(1).
[5]李芳.淺析高職院校設計素描的訓練方法[J].大眾文藝,2013(18).
[6]沈名杰.淺談設計素描教學改革與創意思維培養[J].戲劇之家,2015(16).
[7]石川安.淺談設計素描課程中設計意識的培養:以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設計素描教學為例[J].大眾文藝,2015(3).
[8]蔣華.如何優化與創新設計素描教學[J].大眾文藝,2018(23).
作者簡介:
石鑫,內蒙古河套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理論及專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