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我國政府部門已經極為重視高職素質教育的發展情況,并且出臺了多項關于高職非藝術生美術教育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從當前時代的發展需求的角度分析,社會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需求度有明顯提升。高職院校逐漸增加對非藝術生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職業技能,以便可以向社會輸送人才。由于對這些學生的教學,教師沒有足夠的教學經驗,因此教學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文章主要以高職院校應注重職業需要和人才培養方面為教學目標,對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課程進行探究和討論,以此來促進教師教學和人才培養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非藝術生源;職業技能;美術教學;改革策略
隨著我國高職美術教師對于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改革工作研究的重視度不斷提升,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改革工作當中存在著諸多較為顯著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質量不僅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相關的教學改革工作也無法持續有效地進行下去,進而導致高職美術教育教學成效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從本質上來講,美術既屬于一種情感抒發的載體,同時也是人類最直觀的視覺語言。國家對于人才技術技能培養的重視使高職院校逐漸增加對非藝術生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但是,教師沒有足夠多的經驗對這些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這項計劃必然會擱淺。本文將針對人才技術技能的培養進行探究。
一、高職非藝術源教學模式和技能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高職非藝術生源的教師教學模式和技能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非藝術學生的創造能力。根據教師的教學模式問題和技能教學存在的問題,特作出以下分析:
(一)教師教學模式問題
高職非藝術生教學經過了一波多折的改革。從減少教學時間到增加教學課程,再從更加專業化的教學到否決專業基本功的訓練,導致許多的非美術生源沒有美術繪畫的基礎,比照什么畫什么,使得學生缺乏藝術繪畫的創新能力。在美術教學模式中有兩方面內容,第一方面是美術生自身繪畫的基礎,第二個方面就是美術生的職業技能訓練。這兩個方面相互支撐美術生的職業技能。由于教師的教學時間短,美術生沒有打好基礎,這兩方面就很難平衡。雖然基礎知識和學生的職業技能有相互平衡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教師教學模式的問題。
(二)技能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職非藝術生源的能力和美術知識存在一定的欠缺。現在有許多的學生在中學的時候就選擇了考不考藝術,藝術考生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藝術課程上,而當時選擇不考藝術的考生早將藝術的研習排除在外。而現在這批非藝術生源的個人能力中,缺少美術的基礎技能,這批學員的美術學習起點就相當于成人美術補充啟蒙教學,成人在接受美術啟蒙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思想上的障礙,學生沒有美術的基礎,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會喪失學習的信心,教師在教學當中如果不能及時地開導疏解,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障礙。
(三)教學理念存在著問題
經調查顯示,現階段,我國高職非藝術生美術教職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受到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不僅無法準確有效地認識到對非藝術生源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對于提升非藝術生思想政治水平、藝術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等多項能力的重要性,同時也無法摒棄傳統填鴨式的教育教學理念。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無法體現,甚至還會出現美術課被專業課占課的現象。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不僅會極大地降低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的成效,甚至還會導致非藝術生源對美術學科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使其不重視對美術各項知識的學習。
(四)教學技術落后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師仍然采用人工教學方法,并沒有有效地將一些高新的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到實際美術教學工作當中,即使有部分美術教師會運用一些信息化教學技術,但是卻只是單一的將該種技術作為展示教材或者展示課件的一種工具。這種情況就會使高職美術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過于形式化,無法充分地發揮出該種技術在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成效,進而使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質量提升的速度過于緩慢,無法滿足非藝術生對于美術知識學習的需求。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策略
高職院校應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合理的改善,向國家輸送全面的人才。針對教師的教學模式特提出了教學邏輯性和教學時間模式改變。在教學邏輯性上教師應該使用直線式和螺旋式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學時間的調整使學生的技能學習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針對技能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對非藝術生源實踐進行教學活動,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思想,完善教師的教學體系,培養非藝術生源的技術技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一)高職美術教學邏輯性
在美術教育、教學上的邏輯性分別有直線式和螺旋式。直線式的教學是根據學習課程制訂美術需求主線,設計一個完美的教學培養目標進行培養。螺旋式是通過美術基礎學習來進行多個周期的反復訓練,使美術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上升的狀態。
(二)革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影響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成效的關鍵,基于這一情況,我國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師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要重視教學理念的革新。為此,首先,在教學時間上分為有模塊和周課時的教學。模塊式的教學是將教學的課程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講解,有利于調節課堂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氣氛,但模塊式教學不足的是學生課余利用的時間比較短,所有的訓練太過于集中在課堂了。相比周課時教學方式,模塊式教學有利于學生課余時間的訓練和課堂上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理解和消化。其次,高職美術教師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要準確有效地認識到對非藝術生源開展美術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性。最后,必須要樹立起生本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意見以及想法,積極引導學生在課上發表出對于某項知識的想法,保證學生在課上能夠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三)優化革新教學技術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諸多新型的信息化教學技術逐漸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并且在教育教學領域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取得的應用成效極為顯著,基于這一情況,我國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學技術的革新工作,有效地應用信息化美術教學技術。為此,首先,必須要應用高職美術信息化教學技術轉換傳統的文字美術知識,將其轉化成圖片以及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美術知識的核心。其次,必須要利用信息化通信軟件,在課下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降低美術教學的時間限制以及空間限制。最后,美術教職人員必須要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搜集一些擴展性知識,對學生進行擴展性教學,使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美術知識點。
(四)提高非藝術生源實踐教學力度
從現實的角度分析,高職美術教師在實際對非藝術生源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極為重要,該項教學活動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非藝術生源對于美術理論知識的認知度,并在此基礎上提升非藝術生源美術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基于這一情況,高職美術教職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要重視非藝術生源美術實踐教學力度的提升。
為此,首先,高職學校管理人員應該轉變教育的思想,合理地培養新時代的人才及提高人才的質量,還要加大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投入,提高實踐教師的基本素質,改善藝術實踐的教學形式。著重地培養非藝術生源的能力發展,藝術實踐教學應當使學生更能適應現代技術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造能力,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其次,在教課的內容上,高職美術教師要提前選擇好教材,使學生學好基礎理論,培養學生更好的創新能力和學生對藝術設計的技能。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們可以更好地結合理論與實踐技能,達到對藝術的思考與創造。最后,高職美術教師必須要結合教材當中的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設計出與之相匹配的美術實踐教學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一些具有較強藝術氣息的地方進行實地教學。讓學生通過感知美術藝術的美了解到美術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保證學生能夠有效地將美術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進而提升每一位學生的理論實踐應用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對高職非藝術生源進行美術教育并在此基礎上對于美術教育進行改革,已經成為高職美術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從現實的角度分析,有效地對非藝術生源開展美術教育活動,不僅可以極大地提升非藝術生源的德育水平,同時還可以極大地提升非藝術生源的藝術鑒賞能力以及美術知識掌握能力,可以說對于非藝術生源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基于這一情況,我國高職美術教育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要將工作重心放到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改革工作的研究上,結合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的需求以及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保證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不斷地提升高職美術教學的整體質量。高職學校應對非藝術生源進行全方面的教學,不要一直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困擾,要改善高職非藝術生源的教學邏輯,設計完善的課程來提升非藝術生源的技能,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有效地增加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消化,應積極地開展實踐教學模式,多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職業技能,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進行改善。高職學校應多開展教師培訓活動,增加教師教學水平,從而有效地提升藝術生的技能質量,為國家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沈強.高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淺說[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2]傅延斌.高職美術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方法[J].大眾文藝,2011(9).
[3]丁巖.淺談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25).
[4]馮天,邊穎.高職高專藝術類專業繪畫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林區教學,2012(10).
[5]張青.高職非藝術生源美術教學改革探討[J].職教通訊,2012(14).
作者簡介:
張曉安,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