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旋
創造力已經成為職場人士保證自己能夠長遠發展的硬實力,而這種能力在未來勢必成為人力資源的就業優勢。一些有遠見的教育工作者已經將創造力視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努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通過項目設定與完成的方式,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去創造,去實現自己的創意。
但如今,各個學校與創客教育機構在設定創客項目時,質量和難度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中一些項目難度極高,以小學生的能力根本無法獨立完成。也正因此,很多創客項目要么令人忘而卻步,要么無法真正激起孩子們的興趣,以至于最終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敷衍,甚至有些孩子找人代做代寫或抄襲。優秀的創客項目可以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通過實踐學到很多的技能和科學知識,從而實現創客教育促進學習與創造能力的目的。一個創客項目是否優秀、是否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看它能否對整個創客教育起到推動作用。
項目學習是目前較為普遍的創客教育學習組織形式,同時,也是目前創客教育最行之有效的組織形式。
在日常學習當中,教育工作者普遍會引導學生像專家那樣思考。而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則要求教師設計出一個項目,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像一位真正的專家一般面對項目需求,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主動涉及未知的領域,從而自主學習并加以創新,最終通過團隊協作完成整個項目。
在這個過程中,項目的設定對于學生能否具有參與感,從而集中注意力,主動解決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那么,如何激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項目當中,并促進其學習與創新呢?
●有意義的項目
能夠讓學生重視并激勵其產生創造力的項目,首先要具有明確的目標與期望值,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該項目的重要性,同時清楚自己即將要完成的結果。與此同時,項目最好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包括無法直接給出答案、需要學生與教師一起去探究和分析的問題,以此來鼓勵創造力的誕生。

項目的設定最好與學生的生活具有關聯性,包括時間、地域,或者在個人層面上,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從而能夠長期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弗吉尼亞大學的專家團隊創立了一個名為“邊做邊學”的課程計劃,這個課程計劃在一開始給學生們講述了一個生活在非洲村落的小男孩,他利用廢棄資源和一本關于能源的書籍,制作自己的風力發電機。學生在特定的故事情境之下,利用軟件設計風車葉片和齒輪等零部件,通過3D打印機打印出他們自己的塑料風力發電機并進行測試。學生通過清晰的彩頁圖解了解動能、電流和傳動比等抽象的科學和工程概念,通過親自動手實踐進一步理解如何利用以上概念。在“邊做邊學”的課程當中,學生們不斷嘗試、不斷修改,借助3D打印機來完成他們的新方案,直至成功。3D打印技術幫助使用者進一步深化所學、所思,也讓使用者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事物的本身。
●參與感高的項目
項目要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不僅對于結果的展現上可以有著多樣性,同時在項目創造當中,也可以圍繞核心概念,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感興趣的主題來完成。
為了鼓勵創造力的展現,項目通常設計得較為復雜,但我們也應當將其分解為可操作的小步驟,讓年齡較小的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
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實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通過實際操練來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而不是單純依賴課堂講解,這種授課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得更扎實,還可以學到人際交往、協作、繪畫、攝影、設計以及演講等技巧。其中,合作型項目往往要比單人設計更能夠展現出豐富的設計成果。
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字、圖像、視頻等形式展現項目過程,達到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結合,傳達每個學生獨一無二的信息反饋。
●更好地評估
人們在受到認可之后常會產生更大的動力,在項目的成果評估中也是如此。
學生對于項目完成的動力,有一部分來源于希望受到更多的關注與評價。受到外界的關注度越高,學生對于自己項目的完成質量就會有更高程度的關注與要求,也就會愈加深入地探究,掌握到的知識也就越豐富。
在項目的設計當中,教師要將一個大任務拆分成可操作的小步驟來完成,而評估標準同樣也需要拆分為多個部分,保證學生能夠在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后確定自己的進展,從而更加自主地完成項目,同時留給學生自我反思與審視的時間,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成果。
個性化教育理念在創客教育當中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過程當中,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學生,提供因人而異的教育,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這就需要將學生視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了解他們不同于他人的、獨立的興趣和能力。在教學方法與項目設計上,則需要將學習與他們的興趣結合起來,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能夠獲得更好的創造性成果的項目,大多是學生們平時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比如在一些小學的創客實驗室,孩子們能自己編程做游戲軟件,開發小游戲。虛實結合的機器人、煙霧報警器、酒精探測儀、超聲波測距儀……這些蘊含高科技的產品在他們眼中都是有趣的“小玩具”。這樣的創客基地更像一個具有加工車間、工作室功能的開放實驗室。孩子們分組實踐操作,每組學生都有明確的分工,有的負責外殼結構件設計,有的負責電路,有的編寫程序代碼,十分復雜的程序在他們的協作下也能輕松搞定。創新和創造不再只是科學家、發明家在裝備昂貴的實驗室里進行的“專利”,沒有任何編程基礎的中小學生,憑借這些創新工具,利用3D打印技術和開源硬件等,也能將自己的創意變成現實。
過去,很多學生有很好的想法,但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實踐機會,而創客基地就為這些有想法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大家學會將一個想法從無變有,慢慢實現,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一起玩出創意。
當然,創客教育不僅僅為學生們帶來了改變,同樣也改變了教師,要做好項目設計,必須鼓勵創客教師們個性化發展,通過參加競賽和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以此帶動創客教育的進步和發展。
作者單位 北京聚智有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