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洋 西安海棠職業學院
籃球區域聯防在表現形式與組織上來看,可以分為普通站位與對位聯防兩種,若與盯人防守相結合,還能夠變化出混合防守,但是聯防和盯人防守也具有一定區別,就是盯人防守的最終目的是對人的防守,而聯防則更加偏向于對球的防守。
對位聯防指的是以固定球員和固定的防守方式,在特定區域內進行防守,不易對敵方球員識破且變化種類繁多,能夠隨時改變成為一般站位聯防和盯人防守。然而,由于對球員個人能力和球員之間默契度的要求較高,并且攻擊性能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防守小球進攻法的球隊,強調球員個人能力和節奏較高的美國職業籃球聯盟較少使用這種對位聯防。雖然在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區域,也較少有球隊使用長時間的對位聯防,但是這種防守方式可以作為一種轉變比賽節奏的有效工具,完全可以依據對手的具體情況,實施針對性應用策略。普通站位的聯防,根據應用范圍和具體針對情況的不同,又分為3-2、2-3、2-1-2、1-3-1、2-2-1以及1-2-2等常用站位方式,其中2-2-1最為少見,但在特殊情況時期使用效果依然較好。例如,2005年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東西部總決賽時,圣安東尼奧馬刺就使用了這種較為少見的2-2-1聯防,利用己方球員配置種類和能力,分析敵方球隊攻擊優勢做出多樣調整,最終取得較好防守效果。
在國際籃球比賽中,若為占據籃板主導地位發動長距離傳球,普遍采用2-3聯防和2-1-2聯防,若籃板下中鋒移動速度過慢,有可能被敵方前鋒從側面45度角切入,進而在小禁區或罰球線的盲區內發動攻擊。然而,隨籃球聯防技術的發展,2-3聯防的盲區正在逐漸變得模糊。與此同時,2-3聯防是由最基本的聯防陣型2-1-2轉變而來的,其優勢與2-1-2較為相似,均以提高籃板能力和籃下保護能力為目的,并針對地方球員溜底線的情況進行強化防范,外線盲區與2-1-2類似,對搶斷后迅速傳球發起快攻極為有利。但是,底線三分、兩側以及小禁區以上罰球線以下的中間小禁區內,均是不利于其防守的盲點位置。
現階段,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最盛行的聯防方式是3-2聯防,以及此聯防方式衍生出的其他變種,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因盟國職業籃球聯賽在取消非法防守規則后,為降低攻防突破難度,進而設置防守三秒規則,也就是內線球員不得在三秒禁區內停留超過三秒鐘,不能有固定的防守對象。同時,和防守隊員距離一臂開外的內線球員就是非固定防守對象。由此可見,這就是在國際籃壇盛行的聯防為何在美國職業籃球聯賽試用度較低的原因。其次,NBA過于強調球員的個人得分和單打能力,不僅是內線,部分外小球員也具備較強身體素質和靠背單打能力,所以除射手較多的球隊外,普遍采用2-3站位,進而使夾擊的功能充分發揮,使那些習慣靠背單打球員感到進攻難度的增加。再次,2-3聯防在進攻方眼中與盯人防守差異較小,敵方難以準確識別防守方具體防守類型。因此,黨控球后衛還未做出反映時,使前鋒在地線掩護,隨24秒持球時間的推進,敵方才逐漸醒悟這是聯防模式,進而重新擺出進攻陣型突破聯防,但持球時間所剩不多,便倉促出手投籃,進而實現降低敵方命中率的目的。最后,2-3陣容可隨時變為1-2-2陣容,給敵方外線造成壓力,對45度斜角以下的球員實施干擾,項應收所防守盲點范圍,為搶斷擴大優勢,并且還可以對中距離投籃加以防守,因此,3-2聯防模式對與NBA而言是最可靠的防守方式。
在外線球員的遠投對籃球比賽影響日益提高的過程中,傳統區域聯防在實際比賽中的表現差強人意,同時兼備攻擊與防守雙重功能的防守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對位防守是盯人防守與區域防守的良性結合,齊木娣在于拖延敵方進攻時間,瓦解敵方進攻陣容,籃球具體位置的改變決定防守位移的改變,防守敵方球員的過程中,應銘記自己務必在既定區域內盯住特定的防守對象。此類防守可以將盯人防守與區域聯防兩種防守模式的優勢全面激發,同時還兼并了自身獨特的靈活性行動原則。
3-2區域聯防模式基礎包含三個關鍵點,第一,不能讓敵方將球傳入內線。第二,應盡量阻礙敵方球員傳球與投籃。第三,在地方球員轉身后應迅速擋人爭取籃板。具有典型特色的3-2區域聯防站位是最優化的防守站位方式,此類站位方式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靈活性,是僅次于盯人防守的第二選擇。球隊整體防守水平若想獲得進一步提高,教練則務必應利用這種綜合防守方式,尤其是對位防守。關于對位防守的特點可分為兩種,其一,對為防守的基本要素在于五個隊員必須發起聯動、同時移動;所有球員應根據球的位置調整自身位置。其二,隊員的責任與盯人防守一致;防守時必須降低重心,確保自身身體平衡;嚴密封鎖地線,絕不能讓對方球員從底線突破;全部球員在敵方投籃后,應立即轉身擋人,封鎖籃板區域,并且全部己方球員均有搶籃板的義務;除特殊情況外,此類防守不存在陷阱,依靠的是全部隊員的集體力量。
2-1-2區域聯防的優勢在于球隊整體隊員分為相對均勻,移動距離也更近,為球員之間的合作奠定條件。同時,2-1-2區域聯防注重籃下控制,有助于快攻反擊和爭奪籃板。但是,2-1-2區域聯防也具有一定缺陷,就是45度斜角左右和籃下防守優勢不明顯。
首先,球在外圍弧頂時期的防守配合機制,如圖一所示,紅方四號持球的過程中,藍方四號與六號依照紅方進攻站位與紅方中鋒具體位置決定二人防守配合策略。藍方四號上前放防守紅四,藍六應稍微向右移動,協助阻擋紅五,并做好搶斷紅四傳紅五的球,藍七向上移動防守紅七,應兼顧籃下區域的防守,藍八阻擋紅八下籃下活動。

圖一
其次,球在兩側情況下的防守配合機制,如圖二所示。紅四傳球給紅六,藍六必須馬上上前防守紅六,同時藍四稍微向下移動,輔助藍五進行防守,藍五站于紅五側后方,阻斷紅六對紅五的傳球。藍七應稍微向限制區域移動,全面協助籃球防守,并且起到阻擋紅七背后插入,做好搶斷紅六到紅七傳球的準備,紅六一旦出手,藍七、八、五應在籃下形成穩定三角包圍,做好爭搶籃板的準備。

圖二
最后,敵方溜底線時的防守配合機制,如圖三所示。當紅四將球傳給紅七時,紅八溜入底線,藍八應迅速在紅八移動路線上進行阻擋,盡量拖延其配合實踐,跟隨紅八,不能讓紅八將實現接球,等待藍四回訪紅七,藍七倒退回防紅八時,藍八再次回到原來防守站位區域,藍五在紅五的側后方,應防止紅五接球與籃下突破,藍六向下移動防止紅六背插。

圖三
綜上所述,現代籃球競技比賽中防守技術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兇悍性和預見性特點,競技雙方對抗最激烈的環節表現在對位置的爭奪上。在防守陣容變化方面,聯防區域相對較大,控制面積廣闊,雖然存在一定盲區,但隨相關戰術的不斷改良和升級,盲區正在逐漸淡化,防守的彈性和連貫性也在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