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翠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鄉風文明對于鄉村振興意義重大,如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抓好鄉風文明建設,在廣大鄉村營造出生機盎然、富于創新、敢于進取的思想文化環境,形成民主、科學、與時俱進的文明鄉風,是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任務。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風文明;建設
中圖分類號:C912.8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3-0009-01
一、鄉風文明對于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鄉村在中國尤為龐大,廣大鄉村的社會風氣和文明程度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鄉風文明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共同構成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鄉村之美不僅是青山綠水等外延之美,更是讓未來鄉村充滿魅力、吸引力和助推力的“鄉風文明”內涵之美。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文化資源傳承、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鄉風文明,則鄉村振興;鄉風不文明,則制約鄉村發展。
二、鄉風文明建設現狀了解
(一)村容村貌建設任重道遠
由于前些年搞新農村建設,現在又在努力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使廣大農村村容村貌大為改善,臟亂差的現象取得一些治理成效。但今天治,明天就亂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又出現反復,村民心中沒有樹立牢固的環境整潔意識。村民們隨手丟垃圾的行為仍然普遍,多數村民房前屋后、道路旁白色垃圾隨處可見,生產生活物品的擺放隨意,沒有形成良好習慣。
(二)傳統美德嚴重滑坡
鄉風本是淳樸的,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影響,人口大量流動,外來的城市文化沖擊著傳統的鄉村文化,熱情好客等淳樸的鄉風民風被視為落后的表現,顯得不自信而被摒棄。忠孝等傳統文化傳承的不夠好,有些村民對父母的贍養相互推諉,不贍養或虐待老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農村很多長壽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而選擇不正常死亡。少數村社干部道德品行不過關,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沒有禮物表示謝意,就找各種理由拖延或干脆不辦事,帶壞社會風氣。
(三)人口流失嚴重
由于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居多,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或從事非農產業,轉移到城市,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農村的經濟收入,但年輕一代受到良好教育的文化勞動力外流,使農村缺乏新鮮血液,文化斷層,不僅阻礙農村現代化發展,還使鄉村振興失去了主力軍,嚴重影響文明鄉風的形成。
(四)文化基礎設施短缺
在政府的推動下,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廣場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在部分村社都有設置,但與鄉風文明的需求相比,文化體育設施的覆蓋面仍顯不足。很多書屋、文化廣場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大量書籍、文化設施被損壞,或被人私自拿走,村民對現有文化資源的利用率嚴重不足。
三、鄉風文明建設的路徑思考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實現鄉村振興,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讓老百姓在富了口袋的同時,豐富文化內涵,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讓文明的鄉風在鄉村蔚然成風,讓農村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一)讓村社干部和村民在思想上對鄉風文明引起重視
鄉風文明建設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的,不像經濟建設那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鄉村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態。一些鄉村干部為了完成上級考核任務,認為只要把經濟工作搞好,人們的思想道德風尚就自然而然的好了,鄉風自然會文明,忽視鄉風文明建設。實踐證明,凡是重視鄉風文明建設的地方,經濟發展就好,反之,經濟發展就跟不上。因此,在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注重經濟發展與鄉風文明建設之間的辯證關系,轉變發展觀念,把鄉風文明建設放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抓緊落實。其次是注重對農民思想引導,對家風優良的家庭進行宣傳表彰,弘揚家庭和睦、尊老愛幼、科學教子、勤儉持家、鄰里互助的良好家庭風尚,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鄉風。聚焦不盡贍養義務、侵權等群眾身邊的真實事件,采取揭擺事實、以案說法的形式,引導群眾自覺反省、引以為戒。第三是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教育,使農民在鄉村振興建設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以適應鄉村振興發展的需要。
(二)補齊硬件“短板”,豐富鄉風文明建設內容形式
堅持以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導向,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鄉村傾斜。從補齊硬件“短板”入手,通過新建、改造、置換等方法,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實現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提升服務效能。開展鄉村公共文化窗口單位標準化建設,所有公共文化服務窗口做到標準統一、流程規范。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給農民送去文化“大餐”,享受文化盛宴,努力實現“文化活動人人參與、文化產品送到身邊、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文化成果人人共享”,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讓農民從鄉風文明建設的看客和旁觀者轉向建設者和參與者。
(三)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
在鄉村選拔培育新型農村領頭人,加大從高校畢業生、農村創業帶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能人、復員退伍軍人、本土大中專畢業生等人員中嚴格選拔村社干部的力度。對入選干部不僅要精選,還要厚愛和嚴管。加強村“兩委”班子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探索監察權向村社延伸的有效途徑,加強村干部履職情況監督檢查,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使廣大村社干部樹立起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僅帶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還帶頭傳播道德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提升鄉風文明。
(四)加強鄉風文明規章制度建設
各主管部門要對各村社的村規民約制定加以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立完善各村的村規民約,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垃圾亂丟等陳規陋習。鄉規民約的制定要依法依規、符合本村實際、具體可操作性,要勤儉節約、尊老愛幼、誠實守信、鄰里互助、愛護環境等內容融入其中,并在村委會、文化小廣場等顯著位置長期張貼,從制度上對廣大村民進行約束。要加強對修訂完善后的村規民約的宣傳講解,教育引導群眾依法自我教育、自我執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促進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