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佳迪 陳元元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共享經濟這種新型經濟模式,盡管發展時間較短,但是其影響力卻在迅速擴大,發展十分迅速。對于現在快速發展的共享經濟,并沒有準確的理論研究出現,其研究內容還是在共享經濟作用及未來發展等凡方面。基于此,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對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及商業模式進行探究,研究共享經濟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共享經濟;成因內涵;商業模式
中圖分類號:F061.0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3-0012-01
前言
互聯網的誕生讓人們的消費觀念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共享模式”層出不窮,現在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其涉及行業廣泛,各個領域也被共享經濟模式所影響,越來越多的新型商業模式出現,如“共享汽車”、“共享書店”等,以現在的發展模式而言,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定會有共享經濟的一席之地,未來也很有可能成為共享經濟的時代。
一、共享經濟的成因
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可以了解到共享經濟生產背景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人們對于移動終端的使用頻率在逐步上升,在年輕人中更是占據較高的使用比例,為共享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并且,第三方支付軟件的出現,越來越多人選擇移動支付方式,目前已經在我國總支付方式中占據35%,讓共享經濟的發展得到了軟件方面的保障。同時,各項新型技術在不斷被研發出來,定位技術的日益成熟,讓運營商能夠通過此對移動終端客戶進行定位,并且在使用云技術及虛擬化技術等方式,讓共享定位范圍在不斷增大,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就能夠與相應的物力資源進行訪問。大數據實現了信息資源的挖掘,達到了可視化分析等目的。
2.在前幾年中,曾經出現過全球經濟大幅度下滑的情況,讓眾多人員失業,經濟呈現持續下降的狀況。由于這種有效需求不足,出現了產能過剩情況,讓資源出現閑置,資源利用率也隨之減少。并且,在失業現象中,人們對于服務更加看重經濟的低廉。在共享經濟規模逐漸擴大的過程中,讓雙方都能夠在這種共享模式中得到利益,并以更加合理的價格讓自身的需求得以滿足,其所創造的價值也在這種不斷發展中遠高于傳統商業價值,供應方提供閑置物品,能夠提高閑置物品的利用率的同時得到利益,雙方的需求得以滿足,讓共享經濟模式有長遠發展的可能。
3.我國經濟發展現已經進入了新常態階段,在這種發展背景下,企業之間結合程度更高,但是由于協調性不足等因素,讓產品交易出現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共享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得到了一定的促進,人口密度較高也讓共享經濟具有和更多企業合作的可能。
二、共享經濟的內涵
共享經濟通常也可以將其稱為點對點經濟、分享經濟、協同消費等。其主要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閑置資源進行整合分享,從而讓資源能夠滿足經濟活動。通俗一點,就是將閑置資源通過共享平臺共享給別人,不僅能夠從中獲得經濟利益,還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共享經濟的內涵,其主要是去中介化以及再中介化的過程,讓雙方不用依靠傳統的商業組織。如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中,資金供需雙方經常會出現信息不對等問題,其中原因有兩點:其一,是需求方對于資金的需求迫切,但是并沒有門路;其二,是供給方沒有找到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有價值的投資項目。傳統金融行業信息不對稱的模式,讓金融資源效率極低,而互聯網金融,就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資金的交換,供需雙方信息清楚明了,中介機構不再是必需品,明顯的去中介化,網絡平臺也會根據供需雙方信息需求自動匹配。同時,共享經濟也屬于再中介化過程,如互聯網中流行的P2P模式,在P2P平臺中實現供需雙方的供需匹配,還有滴滴打車等軟件,需要在專屬平臺中實現供需匹配,讓這種平臺成為了共享經濟中的新中介。
三、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
1.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
在共享經濟運轉過程中,其流程是將閑置、產品的提供方可以將閑置物品提供使用,在一定時間內提供閑置資源,讓需求方根據自身需求進行使用,但是,這一流程中,需求方并沒有資源所有權,而是以租借的方式讓其能夠在短時間中使用閑置資源,從而滿足供需雙方的需求。共享經濟平臺是將供需雙方的需求相結合,根據相似個體或者企業劃分資源,并在實際調查中了解社會人員需求及人為習慣等,并以此為重心進行針對性的產品設計開發。同時,在需求方使用完資源之后,還需要做好資源的收集工作,對資源使用感受作出評價。
2.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存在的優點及不足
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本質十分簡單,其主要是“閑置+價值+回報”,以發展角度看待共享經濟,其具有長期發展的可能;而以閑置資源角度看,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存在閑置物品,不可能將每一項事物最大化利用,能夠讓共享經濟中的“閑置”物品長期存在;以價值角度看,產品及服務既然出現就存在一定的價值,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正式不斷創造才能讓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價值”一直存在;以回報角度看,人們不可能將需求物品同時擁有,共享經濟的模式能夠讓人們擁有不同資源的使用權,因此,對于“共享”這種需求一直存在,有共享資源產生的經濟也就會同時存在。共享經濟模式的出現,深化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理論,讓可持續發展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對比傳統經濟模式,存在極大的優勢。
但是,由于共享經濟屬于新型經濟模式,政府對其并沒有有效監管,發展中出現經常出現共享經濟混亂情況,如P2P網貸平臺老板跑路等,影響了我國人們財產安全及共享經濟的良性發展,所以,為了能夠讓共享經濟具有可持續發展空間,需要我國建設完善的監督機構,明確第三方共享經濟平臺的監督,完善退出和準入機制,讓共享經濟平臺能夠平穩運轉。
四、結語
總之,在我國共享經濟的不斷發展下,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目前,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已經有了一定創新,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相應的阻礙缺陷。需要在后續的發展中,各個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逐漸完善共享經濟平臺,讓共享經濟這種新型經濟模式能夠在未來社會中進一步發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