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龍

摘要:隨著中國石化持續高效發展和技術不斷升級改造,提升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總量、打造高素質、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刻不容緩,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分析了當前油品銷售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成果應用為導向來設計開發專業技術人才培訓項目,并以銷售企業油品質量檢測和管理高級研修項目為例,在培訓需求、培訓師資、培訓方式、培訓考核四個方面做出一些改進和創新,為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專業技術人才;質量檢測;成果應用;培訓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3-0023-02
一、研究背景
成品油銷售是中國石化直接面對客戶的終端環節,油品質量是影響品牌形象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繼2010年河南安陽、2011年湖南岳陽油品質量事件之后,油品質量受公眾關注度越來越高,成為媒體輿論關注的焦點。嚴控油品質量關,已成為中石化成品油質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企業對成品油質量檢測管理要求的提高,油品質量檢測技術的不斷升級改造,益發突顯出當前油品質量檢測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且專業技術水平亟待提高。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是推動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培養造就一批科研能力強、專業技術領先、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突出的高層次領軍人才,進而發揮專家作用,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與技術支持,已成為油品銷售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存在問題
通過對油品銷售企業人才隊伍建設調研“發現,目前油品銷售企業三支人才隊伍即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操作人員的培訓存在著較大的不平衡,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相對薄弱,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培訓內容難以滿足培訓需求
由于專業技術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專業性強、業務領域廣、知識技術更新快,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存在較大困難,缺少專業技術知識領域內縱向深入、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培訓內容覆蓋面小、更新慢,特別是新業務的開展、新技術的升級,難以滿足培訓需求。
2.培訓資源相對不足
目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在課程、師資、教材等方面的培訓資源相對較少,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問題的自主課程開發能力不足,尤其是師資方面更顯得力量不夠,內部優秀教師缺乏,且專業技術研究水平不高,高水平專家極度短缺。
3.培訓模式簡單陳舊
長期以來,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通常是以簡單組織培訓班課堂學習的模式為主,從內容上看,更重視理論教學,工作實踐不足;從方式上看,強調課堂灌輸,學員與老師互動交流不足;從形式上看,大都以文字講義為主,現代化培訓技術應用不足,這種培訓模式從客觀上制約了培訓效果。
4.培訓考核要求不具體
由于以往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模式相對簡單,在對學員的培訓考核上,僅能做到讓學員對培訓進行滿意度評價和根據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常規性的考試,浮于形式,從柯氏四級評估來看,只做到了反應和學習評估,沒有考察學員對知識運用的程度,也難以形成具體的成果。
三、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實踐
針對上述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存在的問題,本文采用以成果應用為導向的思路來開發專業技術人才培訓項目,以銷售企業油品質量檢測和管理高級研修項目(共兩期)為例,對培訓需求、培訓師資、培訓方式、培訓考核進行改進創新,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的培訓需求分析
美國教育理論專家R,M.托馬斯和D.L.布魯巴克1971年提出了發現、提煉、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認為培訓是一種積極的解決問題的手段嗍。因此,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深入開展培訓需求調研,找出三個層面即組織、工作、個人層面所存在的問題,通過對發現有待解決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歸類、整理、確認,加以分析,找出可以用培訓來解決的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組織層面:銷售企業外采油逐年增加,而市場上外采油質量良莠不齊,需加強外采油質量管理;
工作層面:油品質量檢測指標、檢測方法及相關技術、數據分析方法、質量管理體系、質量事故風險控制等知識和技術需要提高和更新;
個人層面:發現和查找問題能力、分析和判斷能力、技術鉆研能力、系統解決問題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
2.以提升專業研究能力為目標的課程師資選擇
在前期深入有效的培訓需求分析基礎上,針對三個層次所存在的問題,認真分解油品質檢工作關鍵節點,針對工作中存在的知識盲點和技術空白,合理設計培訓課程知識體系,選擇有層次、有深度的培訓內容,以提升學員專業研究能力。培訓課程主要分為汽柴油產品知識、汽柴油組分的生產工藝及添加劑技術、汽柴油監督檢驗技術、管理知識及應急、實驗、研討與交流五個模塊,共20余門課程。
為保證培訓效果,在教學指導上,成立專家指導組,根據培訓方案的課程模塊,認真研究培訓需求,專門定制開發培訓課程內容,編寫培訓教材。尤其在師資的選擇上,注重行業一流,系統領先,采取與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邀請到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教授專家團隊,有效借助了專家們的專業知識、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的力量,通過課堂講授、實驗教學、交流研討、論文輔導等方式,不斷提升學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以提高培訓效果為目標的培訓模式設計
質檢高研項目采用了三段式教學法。
第一階段為集中脫產學習。在集中學習前,要求學員認真總結本單位工作情況,提出需解決的實際技術問題,并寫出解決問題思路和所遇到的難題。學習期間,主要以專家課堂授課、專家與學員之間相互交流、研討、實驗操作及現場考察等方式進行培訓,時間約20天;
第二階段為帶著研究論文課題回企業實踐。即學員完成集中學習后,在與教授專家研討交流后,確定出自己的研究論文課題方向。返回原單位后結合實際工作消化吸收、總結經驗,以及進一步自學鉆研、請教專家、學以致用,撰寫課題論文。期間論文輔導教授始終與學員保持聯系,并對其論文進行指導和提出修改建議,時間約2-3個月;
第三階段為研究課題論文答辯。學員在輔導教授指導下完成論文后,提前將論文發至專家指導組進行評審,提前準備論文答辯PPT,集中進行交流答辯,由專家組的老師進行講評和指導,答辯合格者方準予結業,并帶回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時間約1周。
4.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的培訓考核要求
對學員的培訓考核主要對集中學習表現、經驗交流與分享、研究課題論文答辯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1)集中學習表現(25%)
第一階段的集中學習中,主要對學員上課期間的學習表現,出勤率、課堂參與程度、完成作業情況、實驗操作等方面,由授課老師、班委給出每位學員的成績。
(2)經驗交流與分享(25%)
通過學員的培訓收獲、經驗交流分享、培訓總結,對學員發言內容、技術經驗分享、啟發性以及實用程度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由專家組給出考評成績。
(3)課題論文答辯(50%)
學員結合崗位實際工作,確定研究課題,通過查閱資料、自學鉆研、學員間相互溝通、請教專家等方式,完成5000字以上的課題論文,并準備好答辯PPT。在第三階段論文答辯,由專家組的老師進行講評和指導,給出論文成績。
四、成果應用實踐
根據柯氏四級評估理論,第三應用層是考察被培訓者的知識運用程度,第四效果層是評價培訓為企業帶來具體而直接的貢獻,而這兩層級評估一直都是企業培訓的難題。事實證明,通過以成果應用為導向,在質檢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研修培訓后,我們確實得到了直接、具體、可衡量的行為改變和成果應用,即第二階段學員回到崗位后,緊密聯系實際工作和研究課題,學以致用,和第三階段學員所撰寫的具有高質量、有推廣應用價值的技術論文,達到了培訓效果轉化的目的。
1.課題論文總體情況
此兩期銷售企業油品質量檢測管理高級研修培訓,第一期培訓學員42人,第二期培訓學員39人,共完成論文81篇,所有論文均順利通過第三階段論文答辯,并由專家組從選題的科學性、針對性,論證的邏輯性、論據的充分性,結果的創新性、實用性,表達的清晰性、結構的規范性,工作的難度、深度及工作量五個維度對論文進行綜合評審,評選出優秀論文20篇。兩期論文綜合評審結果如下圖1所示。
2.課題論文應用情況
在對培訓項目跟蹤評估研究時我們發現,許多學員在經過三段式研修、以成果應用為導向的培訓后,在實際崗位工作中都將學習知識、論文研究結果很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能夠正確分析和有效解決問題,為企業專業技術工作做出了貢獻。
(1)在福建吳芳《淺談沿江沿海地區汽柴油的微生物污染與防治措施》的論文中,作者結合我國沿海沿江地區近幾年汽柴油出瑚的微生物污染事件案例,通過對出現的污染物和水的取樣、試驗,分析出油品出現乳化渾濁及絮狀物、鐵銹等是水中表面活性劑及微生物污染所致,從而鎖定污染源,進而提出如采取無水作業方式、頂水過渡罐、加強管理加強脫水、完善過濾設施、加強配送車輛管理、在油罐里加殺菌劑、在油罐車里加清凈劑及緩蝕抑菌劑等改進建議及措施,從試驗結果數據可以看出,可以有效防治或減少油品質量污染。
(2)在安徽張雪玲的《汽柴油儲運過程質量變化主要影響因素、環節及應對分析》一文中,從油品組成及加TT藝著手,分析了蒸發、氧化、添加劑析出失效的內部原因以及油品與氧氣接觸、環境溫度、盛裝容器、水雜混入、儲存時間、光照、混油、微生物污染等外部干擾;驗證了儲運過程中引起汽柴油發生質量變化的內外原因,提出了系列相應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能有效控制汽柴油在儲運過程中的質量變化。
(3)在浙江金迪芳的《物流環節汽柴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應對措施探討》(發表于2014年第4期《石油庫與加油站》)一文中,針對銷售企業汽柴油在船運、鐵路槽車、公路罐車、管道輸送等物流環節容易出現的油品污染、混油等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對如何防范運輸油品質量問題的發生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議,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運輸環節汽柴油污染等質量事件的發生,提高了運輸質量,保證了承運油品質量。
(4)在湖南趙君志的《加油站環節質量管理的研究》一文中,針對企業發生的油品質量事件,剖析直接及間接原因,依據質檢分析數據,總結問題,排查隱患;并對預防加油站油品質量事件的發生提出管理和技術措施,如加油機專用除水、除雜質精密過濾器及儲油罐緩蝕一殺菌劑等,力求為企業避免一些不利現象的發生,把質量問題發生的概率及危害降到最低。
(5)在廣東羅穗瑤的《關于汽油中非常規添加物對車輛使用影響的現狀分析》一文中,對當前汽油可能存在的非常規物質成因進行分析,對常見的非常規添加物(如酯類、醚類、醇類和苯胺類等非金屬添加劑和錳、鐵鎳、鉻等金屬添加物),以及一些非預期添加物(如甲縮醛、磷、硅、氯等)進行試驗研究,來分析其對車輛使用的影響,提出應從法律法規、檢測方法等方面來對非常規添加物進行控制,并對油品質量及檢測分析提出改進建議。
五、結語
通過銷售企業油品質量檢測和管理高級研修項目的培訓實踐,可以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一是在中國石化持續高效發展和技術不斷升級改造的同時,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還需要不斷改進。實踐證明,本項目所采用的以成果應用為導向設計開發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是行之有效的。
二是從培訓需求、課程師資、培訓模式、培訓考核四個方面的創新可以看到,只有找準組織、工作、個人三個層面所存在的問題,優選能夠以提升專業研究能力的課程和師資,選擇三段式研修培訓模式來切實提高培訓效果,并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考核目標,將有助于企業培養造就一批科研能力強、專業技術領先、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突出的高層次人才。
三是從被培訓者的實際情況來看,培訓后能夠緊密聯系實際工作,運用培訓所學知識,研究技術難題,并學以致用,完成了具有高質量、有推廣應用價值的技術論文81篇,并將成果應用到企業油品質檢工作中,為進一步加強中石化成品油質量管理做出了具體而直接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