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莉
摘要:人力資源服務業是一種開發、管理和配置人力資源的服務產業,其不僅與創業、就業、勞動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還關系著不同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與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人力資源的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則是人力資源服務業集聚的高地,為其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本文主要對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進行了概述,對其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以促進園區的發展。
關鍵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發展狀況;對策
中圖分類號:F249.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3-0048-02
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眾多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在某一個園區匯集,從而尋求人力資源服務方面的發展,其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供有效環境。目前,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有4個,已建成的省級園區有5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可以通過共同資源來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其中產業園區是聚集產業的重要載體,產業聚集的情況是對產業園區發展水平的具體體現。在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的基礎上,能夠實現產業間的高層次合作,從而進一步形成產業集群,進而促進產業的發展。
一、我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
2014年人社部發布《關于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以來,中國的人力資源服務業開始以一種獨立的產業姿態,出現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來。人力資源服務業作為一個產業,是以人才服務業務、人力資源市場等這樣的表述,是為生產企業提供的一種服務行業。
1.園區的基本概況
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是國家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服務業的重視的加強,全社會也就越來越關注其產業化的發展,其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既涉及服務業,又與產業化發展有關,是國家關注和發展的重點。現階段,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是以國家、省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規劃為指導,并向多元化、多層次的人力資源機構發展?,F批準的四個國家級園區分別是: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中國中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中國蘇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就四個園區說,其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的定位和功能:一是這些產業園都是在當地建設,并為當地人力資源開發配置提供服務,從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二是在對當地提供服務的前提下,打造人力資源服務高地,從而對周邊地區進行輻射,進而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三是園區均結合當地的特色來進行服務定位;四是園區具有集聚產業、孵化企業拓展市場等功能等。
2.建立專業特色的園區發展模式
就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來說,其包含很多種,主要的發展模式為專業化園區單一發展模式、專業園區多維度發展模式、一區多園交叉發展模式等。具體來說,專業化園區單一發展模式是指在園區發展初期,選擇某一人力資源服務主題為重心,進行該類服務業產區發展;多維度專業化發展模式是指一些比較成熟的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在發展成熟的園區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產業園區,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從多角度出發,建立專業產業園區;多種園區交叉發展模式是指多個產業園區在同一地區共同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多種產業園混合發展,有利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快速高效地找到具有用人需求的用人機構,園區與用人機構在同一區域,為人力資源服務提供便利,同時也便于雙方的及時交流,從而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3.探索適合各地園區發展的管理模式
關于人力資源產業園區管理體制,現階段主要分為:政府為主導的管理模式、企業為主導的管理模式、政企聯合的管理體模式三種管理模式。其中,政府為主導的管理模式通常是由管委會為主體,另外,也有以領導小組和會議形式來作為主要的組織形態,但其只負責園區某些重大事項的協調和決策的事宜,對于園區的具體事物不干涉。該管理模式中,政府的職能主要體現在對產業布局進行指導、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優惠政策的制定等等。企業為主導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過設立獨立的開發公司,對產業園區進行具體的規劃和管理,其中園區的管理者就是企業,此種模式又被成為公司型管理體制或者無管委會管理體制。因該公司沒有社會管理職能,所以將由政府部門對園區的行政事務和社會性進行管理。政企聯合的管理模式是指由政府和企業來對園區進行共同管理,即政府與企業統一開發、管理。在該管理模式下,園區內會有管委會、開發公司共存,其中管委會依然是對行政決策、服務性能進行負責;開發公司對園區內的具體事務進行管理和負責,兩者的人員配置存在一定的交叉性、相互性。
目前,我國的大型人力資源產業園均已形成完整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發展成為集交易、展示于一體的人力資源服務產品交易平臺。但是,目前,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發展來看,和發達國家比較起來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國外的企業更注重人和崗位的緊密聯系,如美國產業園區的發展有三種主導形式,分為學校或民間非贏利機構主導型、政府主導型以及政府、大學、企業聯合管理型,其中后者采用度最高。政府主導型存在較為寬松的物質環境、智力環境和政策支持等優勢。
二、我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的對策分析
1.把握產業集聚規律,做好園區規劃
作為產業集群化發展平臺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在產業整體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則需要根據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特點,掌握市場運行規律和產業集聚基本規律,從而做好各城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科學規劃,進而促進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就產園區的規劃布局來說,應以需求導向規律為原則,考慮優先選擇消費者分布多的地理區域。在規劃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規劃要具有指導性、前瞻性,并且要綜合考慮產業園區的各個方面,比如功能區域劃分、服務配套設施等;二是要保障各項規劃的協調性和銜接性,在規劃時要從產業園區的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要圍繞現實的人力資源服務需求來布點,從而實現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的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2.建立目標管理制度,探索市場化運營機制
在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兩個問題,即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處理、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為了有效解決這兩個問題,則需要建立目標管理制度,對市場化運營機制進行探索。為了進一步實踐,可由部分市場化發展程度高的區域先進行市場化運營機制的試運行,可采取“兩段式”,即階段一,由政府占據主導地位來推動市場的發展;階段二,由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政府發揮監督的作用。具體來說,由政府成立產業園管委會,而在市場經營方面,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監事會和董事會,并成立園區運營公司。同時要對公司的各個崗位職責、權限、任務進行明確。另外,園區領導人員應成立一個小組,對運營公司實行責任考核制,同時還要建立目標管理體系和年度指標考核制度等。
3.拓展園區發展功能,加強產業孵化
實現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聚集是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目的之一,產業園區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形成產業鏈、促進產業的集群化發展?;诖?,產業園建設的功能定位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產業孵化,產業園的建設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入園企業發展壯大需求、提供服務場所,其還要為投融資服務、政策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擔負著孵化器的作用;其二,行業引導,產業園是產業聚集的高地,具有集群化的優勢,其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引導行業的發展;其三,培育人才,雖然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是服務于其他企業、促進其他企業發展的,但為了自身的發展,其也需要相應的人才服務,因此園區應建立人才的培訓平臺,為自身和園區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術的儲備服務人才;其四,技術支持,就現階段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來看,在技術方面還缺少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園區應建立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園區內的服務產品開發,從而促進本土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發展。
4.創新公共服務模式,拓展市場
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發展迅速,主要是得到了外企和國企需求的支持。為了促進該行業在未來的發展,則需要釋放民企的服務需求,拓展買方市場,從而推動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事實上,民營企業在人力資源服務方面還是有一定需求的,但因當前服務機構的服務產品難以匹配需求,而外包成本有比較高,從而顯現出來的就是民營企業不需要人力資源服務。可見,在人力資源服務方面,民營企業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為了進一步開拓民企人力服務市場,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其一,對園區內企業的本土化改造要給予鼓勵和支持,此改造主要是指產品和服務方面的改造,應研究和開發符合民企需求的人力資源服務產品,從而有效解決機構與產品不匹配的問題;其二,在政府財政杠桿的作用下,對民企進行引導,使其將人力資源服務這一模塊由專業公司來接受,從而達到市場擴容的目的;其三,對民企購買人力資源服務的模式進行創新,可以進行人力資源服務團購式的探索,從而實現民企獲得人力資源服務的同時,降低購買成本。
三、結語
總而言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正在朝著多元化、特色化發展,在未來的道路上會給更多的企業提供服務。為了進一步促進園區的建設,應做好園區規劃、拓展園區發展功能、創新公共服務模式等內容,從而提供高質量的人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