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斌
摘要:市場經濟給各行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給諸多企業帶來了競爭壓力。為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對采購這一環節加強管理?;谶@方面的現實要求,采購供應鏈管理得以出現,其更好幫助企業實現了降低采購價格,提高經濟效益的效果。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采購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3-0076-01
一、引言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物資采購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其一方面是企業開展生產管理活動的基礎,另一方面通過采購投入的成本占比很大,所以有必要對采購模式進行優化。雖然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意識到了采購管理的重要性,并試圖通過各項措施來把控其中的風險,但實際效果可見一斑,所以在企業中開展采購供應鏈管理已是迫在眉睫。
二、供應鏈管理的概述
所謂供應鏈管理,即使供應鏈運作達到最優化效果的管理,所以該過程主要是面向物資流動的全過程,比如從最初的采購到生產加工,再到最后滿足客戶需求,這些環節都與供應鏈管理息息相關。而對采購環節而言,其主要是以采購產品為基礎,通過規范的定點、定價和定貨流程,建立供求雙方間的業務關系。所以,采購供應鏈管理實則為“購產銷”的全過程,只有保障各個環節中資源的最優化組合,才能促進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三、企業采購管理的現狀
采購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諸多企業在實施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供求間信息不對稱。處于供應鏈上的企業大多獨立運營,并且其都是為了自身經濟效益服務的,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往往會對關鍵信息進行保留,比如成本、質量和企業實力等,處于供應鏈下游的企業無法掌握到真實全面的信息,所以難以保障采購物資的性價比。然后,部分企業的采購行為大多以項目和部門為單位,這種分散的采購模式使得每次采購的數量較少,不僅難以從供應商那里獲得最大的優惠力度,而且不穩定的供求關系容易讓售后服務大打折扣。最后,物資的市場價格存在波動,如果不具備固定的供應商和供貨渠道,則可能出現訂單價格與出廠價格間存在較大出入,特別是對一些工程設備而言,其具有交付時間長、受影響因素多的特點,所以很容易受到人工、材料價格變動的影響,這就給企業采購管理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四、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采購管理模式研究
針對企業采購管理的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采購供應鏈管理,以更好保障采購方的合法權益,避免信息不對稱、分散采購及價格波動等問題對企業的影響。
1.采購信息化建設
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企業采購信息化建設成為必然,其一方面便于信息發布、采購交易、履約驗收、資金支付等流程的電子化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做到采購行為的有記錄、有痕跡、可追溯、可跟蹤,更好防范采購中的風險及徇私舞弊行為。在企業內部,可以建立ERP系統,將所需物資及市場價格的信息歸納到一起,真正實現信息在企業內部和供應鏈其他企業間的共享,并由采購部門與供應商進行有效溝通,就采購價格、采購數量、交付事項和運輸安排等相關事項做好安排。而對于規模和實力有限的企業而言,對內可以先通過電子數據交換來實現信息共享,對外可以與供應商建立好電子商務平臺,為后續引入ERP系統做好鋪墊。
2.實施聯合采購
分散采購或單次采購量小,難以吸引到更多供應商,因而獲得的價格折扣有限。要想轉變這一狀況,企業不僅需要集中采購行為,而且還需要與其他企業聯合采購,更好實現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比如,企業可以與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生產同質產品的企業建立采購聯盟,共同實施采購行為,從而改變傳統各自為政的被動局面。對于通用物資或時效性不高的物資,可以適當放寬采購數量,以便集小單為大單,提高企業在采購中的談判籌碼,力爭獲得更好的價格折扣和服務質量。
3.采購價格控制
采購價格與企業經濟效益直接相關,所以在采購前需要對市場價格有充分的了解,以掌握市場先機,提前制定好應對策略。首先,要對國家發布的材料市場信息有明確的把握,并對市場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比如通過網上查詢價格、電話詢價、查閱往期訂單價格等來了解市場行情,隨時跟蹤市場價格的變動。然后,合理制定采購計劃,對于使用頻率較小的材料,應嚴格控制數量,避免采購不足或者浪費,除了考慮價格因素外,還應該把時間、距離、運費、損耗等問題納入到采購計劃中,確保對采購物資的合理安排,降低采購的綜合成本。最后,完善采購的招標管理,對大宗采購或金額較大的采購成立招標管理小組,并將生產、技術、采購、質量人員納入其中,完善采購中的監督管理職能,以避免暗箱操作、吃回扣等情況的發生,切實保障企業的利益。
4.加強供應商管理
采購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在于做好供應商的選擇、評估和關系管理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對供應商的選擇不能僅憑采購人員的主觀判斷,而是要構建出供應商的認證流程,比如生產規模、交付準時性、資質等,必要時可成立考察小組,以深入到供應商內部了解實際情況。然后,完善對供應商的評價,具體指標有信譽度、產品質量和產品價格等,并根據各指標的權重進行量化評價,最終對考察合格的供應商進行擇優選擇,并簽署長期合作合同,對不合格的予以淘汰。最后,與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建立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保持信息的交流和溝通,以更好掌握市場需求和價格動態,保持企業在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
五、結語
經濟全球化發展使得企業競爭從單個間的競爭變為企業所處供應鏈間的競爭,相較于大型企業而言,諸多中小企業存在規模小、實力薄弱、抗風險性差等特點,其要想立足于市場,就需要想辦法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而質量和成本往往與企業的采購管理息息相關,所以需要將采購供應鏈管理納入到日常管理的范疇中,除了要考慮采購中的成本投入外,還要致力于加強供應鏈上下游的相互合作,通過信息的共享和資源優化組合來形成戰略合作關系,真正降低物資在生產、加工、運輸和倉儲環節中的附加成本,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