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 高洪強 宋斌 翁黎明 巴雅爾 馬靚
(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醫院普外科 上海 201411)
目前對于復雜性膽囊疾病,臨床上主要采用腹腔鏡下逆行和次全膽囊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1]。本文對兩種手術方式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84例復雜性膽囊疾病患者,按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2例)與觀察組(42例)。對照組采用腹腔鏡逆行切除術,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次全切除術。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1)中青年患者;(2)膽囊壁厚度<5mm;(3)臨床表現均為寒戰、發熱、惡心、嘔吐等等;(4)術前CT及彩超檢查確診。排除標準:手術禁忌證;患者術前檢查不規范;心、腎、肝功能障礙;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等;患者有手術禁忌證。所有患者告知到位,并自愿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用腹腔鏡下逆行膽囊切除手術方法,手術過程具體如下:引導患者取仰臥位、頭高腳低位,右側身體抬高。行常規麻醉與插管處理,自患者膽囊底部進入,將其膽囊漿膜分離并游離至囊頸部,接著依次進行分離、結扎以及分離切斷動脈,充分暴露整個膽囊。取距膽總管約0.5cm的膽囊開口處實施雙線結扎管,取兩線間將膽囊管切斷,并切斷移除膽囊。
觀察組:采用次全膽囊切除手術方法,手術過程具體如下: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體位與麻醉方式。采用4孔法施術,取其劍突下、臍下緣、臍水平線、腋前線以及右肋緣下四處各建立1個操作孔,并置入腹腔鏡。手術過程中保留膽囊后壁黏膜,僅需切除膽囊前壁,電凝燒灼膽囊黏膜;游離、套扎、切斷近壺腹部膽囊管;三角區解剖結構粘連無法分清者,在黏膜面將膽囊管內口縫合;膽囊頸部嵌頓結石者先行取石;完成后生理鹽水沖洗術野,止血,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補液量、術中出血量;術后康復情況(包括術后引流時間、腹腔引流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膽瘺及出血等)的發生情況。
采用統計軟件SPSS13.0對所有計量和計數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縮短;并且術中補液量和術中出血量也較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中補液量(ml)觀察組 42 85.22±18.48 77.68±21.36 823.32±140.55對照組 42 109.24±15.27 98.15±19.24 961.22±152.39 t - 6.49 4.61 4.31 P -<0.05<0.05<0.05
觀察組術后僅有1例出現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38%;而對照組發生率為7.14%,各有1例出現切口感染,膽瘺和出血(P<0.05)。
兩組在腹腔引流量(ml/d)和術后引流時間(d)方面沒有差異,治療組在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
住院時間(d)觀察組42 1.2±0.4 110.57±27.50 2.87±0.66 5.1±0.9 5.8±0.4 3.8±0.8對照組42 2.8±0.2 114.47±28.86 3.11±0.62 18.2±1.1 7.9±0.8 6.1±1.1 t - 23.19 0.63 1.72 59.73 15.22 10.96 P -<0.05>0.05>0.05<0.05<0.05<0.05組別 n胃腸功能恢復時間(d)腹腔引流量(ml/d)術后引流時間(d)進食時間(h)下床活動時間(h)
有關復雜性膽囊疾病的定義,目前醫學界尚未達成一致。有人提出,由于各種病變原因導致手術風險與難度增加的膽囊可稱為復雜膽囊[2]。臨床上常見的復雜膽囊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膽囊多發結石,膽囊急性炎癥以及膽囊壁增厚等等[3]。這些情況會大幅度提高手術難度,并常常會引起一些手術并發癥,如出血、膽管損傷等,從而不利于患者的康復[4]。目前對于復雜性膽囊疾病,臨床上主要采用腹腔鏡下逆行和次全膽囊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但是,這兩種方法孰優孰劣仍存在爭議[5,6]。
本文結果顯示,對照組以膽囊底端為起點,逆向向膽囊頸端推進,然后對膽囊進行手術分離,從而可以有效防止膽總管損傷。但是,對于瘢痕膽囊患者,如果出現膽囊壁粘連,那么在分離過程中可能會耗時過長。同時,還有可能會出現膽總管結石并發癥[7]。相比之下,觀察組手術方法的優點在于無需切除膽囊后壁,僅僅只是切除前壁,這樣的話可避免分離膽囊壁時出現大量出血,也不會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對于一些膽囊壁增厚,厚薄不均,層次結構不清晰的患者,這種方法的優勢更加明顯。但是,由于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切開膽囊取出結石,有可能會導致結石散落。因此需要注意采取預防措施,同時采用生理鹽水充分沖洗手術視野,從而防止結石進入膽總管引發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經過腹腔鏡下次全膽囊切除術后,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補液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次全膽囊切除術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