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洪波 鄧偉 顏紅 蔡艷 羅繼芳
(綿陽市中心醫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真菌性鼻竇炎屬于鼻竇炎癥中的一種,主要成因是由于真菌感染[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內鏡手術進行治療,主要是因為該手術的傷口面積小,手術的內視野較好的特點。本文主要是探討使用氟立康唑聯合內鏡手術對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炎癥反應及免疫功能的影響。詳細報告如下。
選取10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0例,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4.01±3.03)歲。對照組50例,年齡21~62歲,平均年齡(45.80±3.56)歲。對比其在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鼻內鏡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靜脈全麻后使用鼻內鏡在鼻腔內部進行開窗手術,隨后清除鼻腔內部病變組織;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氟立康唑,每日200mg,每日2次,靜脈滴注,治療21到28天。
(1)采用ELISA方法檢測手術后血液中各細胞的炎癥指標[2];(2)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中免疫球IgG和IgM的指標。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分析。
術后,觀察組的IL-4、IL-12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L-6、IL-17與對照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細胞中炎癥指標對比(,U/ml)

表1 兩組細胞中炎癥指標對比(,U/ml)
組別 n IL-4 IL-6 IL-12 IL-17觀察組 50 150.87±19.39130.91±20.875.63±0.92 1.65±0.31對照組 50 125.52±21.27139.46±23.643.12±0.45 1.78±0.45 t - 6.228 1.917 17.329 1.682 P - 0.000 0.058 0.000 0.096
兩組血清中IgG,IgM較術前均有所提高,但IgG術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IgM術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中免疫球IgG和IgM的指標(,mg/ml)

表2 兩組血清中免疫球IgG和IgM的指標(,mg/ml)
組別 n IgG IgM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50 6.26±1.45 8.15±1.25 0.96±0.11 1.00±0.02對照組 50 6.34±1.43 7.31±0.98 0.95±0.12 1.01±0.04 t - 0.278 3.739 0.434 1.582 P - 0.782 0.000 0.665 0.112
由于近幾年來真菌性鼻竇炎患者的增多,鼻內鏡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在醫療對于鼻竇炎的治療方案也逐漸完善,使其治愈率大大提高。雖然在臨床醫療上治療鼻竇炎的方法很多,但在目前治療方法主要采用鼻內鏡手術進行治療,是因為該手術的傷口面積小,手術的內視野較好的特點。
氟立康唑是治療真菌感染的一種藥物,在臨床醫學上具有抗真菌作用,所以常用于真菌類疾病的治療中。在目前手術過程中,單一性的使用鼻內鏡手術治療清除鼻腔內的壞死細胞效果遠不及采用氟立康唑聯合內鏡手術治療鼻竇炎的效果好。因為由于真菌的生長繁殖速度較快,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存在未完全清除的真菌菌絲,從而導致鼻竇炎的復發。而氟立康唑能夠抑制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3],對細胞內的致病性真菌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45/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32/50)(P<0.05);術后,觀察組的IL-4、IL-12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中IgG,IgM較術前均有所提高,且IgG術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在手術后使用抗真菌藥物氟立康唑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不僅能夠加快患者的康復時間并且能夠緩解炎癥,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從而更好的幫助患者減輕病痛。
綜上所述,采用氟立康唑聯合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能夠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還能夠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具有顯著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