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婭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 四川 宜賓 644099)
在腹腔鏡手術中由于體位改變、二氧化碳氣腹等因素的影響,血流動力學會發生改變,進而對麻醉效果、蘇醒時間產生影響,容易引起心血管、胃腸道等的不良反應,增加手術麻醉的危險[1],故而,選擇麻醉效果良好的麻醉藥物是保證腹腔鏡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七氟醚是一種新型吸入式麻醉劑,具有誘導迅速、血氣分配系數低[2]、蘇醒快等特點,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較小,常用于腹腔鏡手術。
選擇我院從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擇期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均排除凝血功能障礙、免疫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56例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齡24~76歲,平均(46.18±3.53)歲,膽囊切除術19例、闌尾切除術20例、子宮肌瘤切除術5例、卵巢腫瘤切除術7例、疝修補術5例;對照組52例中,52例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齡22~77歲,平均(44.71±3.39)歲,膽囊切除術18例、闌尾切除術22例、子宮肌瘤切除術6例、卵巢腫瘤切除術6例、疝修補術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麻醉誘導給予丙泊酚2mg/kg、舒芬太尼0.5mg/kg、咪唑安定0.1g/kg、維庫溴銨0.1g/kg,維持麻醉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觀察組麻醉誘導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8%的七氟醚,維持麻醉采用3%~4.0%的低流量七氟醚。兩組氧流量均控制為3L/min。
記錄患者誘導前 (T0)、氣腹前(T1)、氣腹后 5min (T2)、蘇醒時(T3)的HR(心率)、SBP(收縮壓)、DBP(舒張壓)。
所有數據輸入SPSS17.0軟件包,計量資料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χ2檢驗。
兩組誘導前HR、SBP、DBP水平無顯著差異,誘導后各時點HR、SBP、DBP水平均明顯低于麻醉前,但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各時點HR、SBP、DBP水平比較 ()

表1 兩組各時點HR、SBP、DBP水平比較 ()
注:a表示與誘導前比較P<0.05,b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指標 T0 T1 T2 T3觀察組 56 SBP(mmHg) 123.34±12.29 119.26±9.43 a 114.98±10.37 a 115.81±9.48 a HR(次/min) 79.27±8.46 68.43±7.73a 64.13±7.45a 65.84±7.07 DBP(mmHg) 78.41±7.38 71.13±7.31a 66.27±6.22a 67.53±7.12對照組 56 SBP(mmHg) 122.82±12.32111.32±10.63 ab106.91±9.48 ab 107.79±109.87 ab HR(次/min) 78.96±8.44 64.13±7.53ab 60.27±7.36 ab 61.39±7.53 DBP(mmHg) 77.96±7.41 65.38±7.27 ab 61.39±6.64 ab 62.15±7.49
觀察組意識消失時間及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意識消失時間、蘇醒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意識消失時間、蘇醒時間比較()
組別 n 意識消失時間(s) 蘇醒時間(min) 麻醉清醒時間(min)觀察組 56 38.24±4.26 5.68±1.35 7.89±1.47對照組 56 46.37±5.11 7.74±2.23 9.41±1.73 t - 9.144 5.914 4.977 P - 0.000 0.000 0.000
腹腔鏡手術時間多相對較短,麻醉藥物的選擇宜起效迅速、蘇醒快、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以避免手術風險。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均是臨床常用麻醉誘導及維持藥物,前者鎮定作用強,后者起效迅速、術后鎮痛效果好,但兩者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進而限制了其進一步使用。七氟醚是一種血氣分配系數僅為0.65的新型吸入麻醉藥,不僅起效迅速、蘇醒快,可抑制神經細胞損傷,大大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且低流量七氟醚能維持穩定麻醉深度,易調控、誘導平穩、可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及對醫務人員的慢性傷害[3],安全性較好。
本組資料中,兩組誘導后各時點血壓、心率水平均較誘導前下降,但觀察組波動較對照組小,提示低流量七氟醚對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更小;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意識消失時間及清醒時間均較對照組快,提示腹腔鏡手術麻醉中采用低流量七氟醚起效快,且更為安全,因此是腹腔鏡手術麻醉藥物的有效選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