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巖
(長治市婦幼保健院 山西 長治 046000)
嬰兒在出生0~6個月之間,由于自身抵抗力弱,容易受病菌侵擾,引起肺炎。小嬰兒在患肺炎后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肺部出現啰音,呼吸聲大且急促,患兒身體發熱并持續咳嗽等[1],部分病情嚴重的患兒還會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肺部出血等癥狀。由于小嬰兒患肺炎人數比例高,且此疾病易反復不易根治,因此急需尋求治療的最佳方法。面對小嬰兒肺炎患兒,臨床上主要為患兒進行消炎和抗病毒治療[2]。此次研究,本院將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兩種治療相結合,在治療小嬰兒肺炎上取得不錯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在2017年1月至今的時間范圍內,選擇76例6個月以下來我院就診的小嬰兒肺炎患兒進行兩種治療手段的研究分析,按照抽簽法分成接受常規治療的對照組(38例)和接受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霧化治療的研究組(38例)。所有患兒經X線檢查,符合小嬰兒肺炎的診斷標準。
研究組中,患兒男女比例相等,同為19例,年齡在出生1天~300天不等,平均(32.04±0.01)天,其中有22例患兒為順產,有16例患兒為剖宮產。患兒患病時間在3天~10天不等,平均(3.89±0.25)天。對照組中,男患兒人數略多有23例,其余15例為女患兒,患兒年齡在出生2天~350天之間,平均(33.66±0.02)天,順產患兒有20例,剖宮產患兒18例。患病時間范圍與研究組相同,平均天數為(3.92±0.30)天。將以上統計的患兒基線資料進行數據檢驗,得出(P>0.05),兩組數據不具有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對照組: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常規的消炎、抗病毒治療。常規治療包括消炎、抗病毒感染治療,幫助患兒保持體溫,同時為了確保患兒呼吸順暢,幫助清理患兒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患兒受分泌物影響而出現呼吸不暢現象。
研究組:醫護人員在上述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療。取0.5毫克布地奈德和0.15毫升濃度為0.5%的沙丁胺醇,兩種藥物同時與1.85毫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相融合后,患兒便開始霧化吸入治療,每次治療時長同樣為10~15分鐘,每日兩次治療。持續治療7天為一個療程。
治療期間,醫護人員詳細記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評估患兒臨床療效。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種級別。其中療效為顯效的患兒在持續治療7天后,臨床癥狀(身體發熱、呼吸氣促、持續咳嗽、肺部有啰音)完全消失,經X線檢查顯示此前肺部發炎部位明顯好轉;療效為有效的患兒,經過持續7天治療,肺炎臨床癥狀好轉但并未完全消失,X線檢查肺部發炎部位得到改善,但程度并不明顯;療效為無效的患兒,治療后臨床癥狀與入院前并無明顯差別,甚至癥狀更為嚴重,X線檢查發現肺部病灶無改善,甚至出現發炎部位蔓延的跡象。三種級別評估患兒臨床療效,其中顯效和有效的患兒總數在整組患兒中所占百分比,為該組的治療總有效率[3]。
數據采用專業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兩組小嬰兒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組間生活質量,結局以()形式體現,選擇t檢驗,最終檢驗結局呈現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差異。兩組小嬰兒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采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小嬰兒患兒身體發熱、呼吸急促、咳嗽和肺部有啰音此四種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兒,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天]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天]
組別 n 身體發熱 呼吸急促 咳嗽 肺部有啰音研究組 38 1.22±0.13 3.30±0.17 5.48±0.03 4.32±0.02對照組 38 3.52±0.41 5.64±0.39 8.20±0.12 6.38±0.19 t- 32.9635 33.9053 135.5548 66.467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研究組患兒療效顯效、有效的患兒人數均多于對照組患兒,兩組患兒總人數相同,故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療效[n(%)]
霧化治療時,將治療藥物通過霧化設備形成氣溶膠,由患兒吸入呼吸道,從而達到治療效果[4]。但需要注意霧化時間不宜過長,通常在10~15分鐘為宜,另外霧化后,應該及時為患兒清洗面部、雙手[5]。口腔,以避免患兒因糖皮質激素而出現副作用。最后科室應該對霧化設備進行定期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此次研究顯示,相比傳統的常規治療,使用霧化治療小嬰兒肺炎癥狀,可以增加藥效,加速患兒對藥物的吸收,讓患兒臨床癥狀在更短時間內得到改善,避免受病痛折磨,減輕患兒及家屬負擔。此結論和梁斌[6],等人結論相符。
綜上,使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小嬰兒肺炎患兒能夠有效縮短患兒治療周期,加速患兒康復進程,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