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譚
(廣西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 廣西 柳州 545007)
糖尿病與高血壓均為老年人常見病與多發病,二者常常伴隨發病并互為獨立危險因素,是導致各類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甚至心腦血管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對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來說,選擇適合的藥物有效控制血壓的同時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改善并逆轉腎功能損害是切斷高血壓糖尿病危害健康鏈條中的重要環節[1-2]。本研究為探討纈沙坦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治療高血壓伴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與意義,特選取200例本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包括男106例,女94例;年齡50~70歲,平均(59.3±8.2)歲。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中包括男52例,女48例;年齡50~70歲,平均(59.3±8.2)歲。對照組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51~69歲,平均(59.4±8.1)歲。所有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未見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每日早晨口服纈沙坦治療(80mg/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5mg/d。兩組患者治療一個月后觀察患者血壓情況,若未達標可將纈沙坦增加值160mg/d,治療三個月后觀察治療情況。
比較不同藥物治療后患者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人數。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聯合用藥血糖控制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藥物治療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mmol/L)

表1 不同藥物治療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觀察組 100 6.2±1.7 8.7±0.4 6.5±3.4對照組 100 7.2±1.1 9.1±1.2 8.2±3.6
治療后觀察組血壓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mmHg)

表2 治療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mmHg)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收縮壓 舒張壓觀察組 100 120.1±3.9 77.8±10.2對照組 100 139.4±4.2 88.4±6.1
治療過程中對照組出現4例胃腸道不適,6例輕微頭疼,心悸4例;觀察組出現1例胃腸道不適,2例輕微頭疼,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人數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經對癥治療后不良癥狀均獲得好轉。
研究報道發現,病程較長或病情類型較為特殊的患者單純使用降壓或降糖藥物進行治療較難獲得良好的降壓與降糖效果,因此,選擇適合的藥物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是控制疾病進一步發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本次研究中應用的纈沙坦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具有AT1受體,可有效阻滯血管緊張素Ⅱ并發揮提升血漿水平的作用[3-4],同時還可保護與改善與保護心、腦腎功能。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一種新型、藥效持久的堿性二氫吡啶類鈣通道拮抗劑,可對細胞膜的慢性鈣通道發揮阻泄作用,可防止鈣離子進入細胞從而進一步降低細胞中鈣離子濃度,阻斷鈣離子與調鈣素的結合,減少調鈣素復合物生成數量從而達到降壓的目的[5]。另外,該藥物還可通過降低系統高血壓達到改善腎小球內血流動力效應及利尿作用,結合抗氧化、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等途徑可發揮對腎臟的保護作用。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減少單一藥物使用時產生的副作用,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并更好地延緩高血壓與糖尿病的不良進展。
綜上,聯合纈沙坦與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治療老年高血壓伴糖尿病,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及血壓控制,減少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