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
(貴航安順302醫院口腔科 貴州 安順 561000)
牙齒根管治療后,牙體組織喪失,導致牙齒變脆弱,易折裂[1]。對于這種現象來說,傳統一般主要采用全冠修復,但是這樣的治療方式在實施過程中,需切割較多的牙體組織,造成有限的健康牙體組織銳減,降低了固位力和支持力。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鑄瓷高嵌體用于根管治療后牙體修復的技術已經開始普遍應用,鑄瓷高嵌體可彌補全冠修復的不足,擴大修復的適應范圍,本研究針對根管治療后牙進行鑄瓷高嵌體修復的追蹤、評估,為臨床提供一定的參考。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根管治療后經過鑄瓷高嵌體修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68例(共76顆牙齒),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在26~65歲,平均年齡(43.21±5.96)歲。
利用比色板進行牙齒比色,在自然光線下牙齒呈現復雜的顏色,則可以進行照片拍攝,技師根據拍攝的照片進行實際分析;醫師進行牙體預備,去除腐質和髓腔中的原有暫封物,進行咬合面預備,功能尖磨除1.5mm,非功能尖磨除1mm,預備功能尖外斜面肩臺,磨出(牙合)面峽部的軸壁與洞低,預備鄰面或頰舌面箱形,最后修整邊緣線。牙體預備完成后,采用較精細印模技術(硅橡膠)印模。在暫時修復體制作中,一定要使用彈性樹脂,不需要涂布粘接劑,嵌體制作好后患者進行試戴,在修復體試戴完成后,在橡皮樟支持下,利用粘固套裝進行整裝粘接(我科使用的是義獲嘉Variolink N粘接套裝),最后牙體表面拋光處理。治療結束后叮囑患者進行定期復查,并為患者講解正規的口腔保健和注意事項。
修復體牙體均未出現脫落或者缺陷的情況則判定為臨床優秀;修復體出現輕微缺陷,經過改善可以達到優秀標準則判定為臨床良好;修復體出現輕度缺陷但是容易修復,在修復期間不會出現牙齒損傷則判定為臨床滿意;牙體和修復體存在嚴重的缺陷,需要進行重新修復則判定為臨床差。
經過半年至兩年的觀察,本次研究沒有出現修復體徹底失敗的現象,有2顆牙齒修復體脫落,在進行粘接之后還能繼續使用,有6顆修復體的邊緣嵴出現局部崩瓷的現象,其他患者治療結果均以成功。根據鑄瓷高嵌體修復評估結果顯示,患者關于修復體質量的反應基本達到臨床優良和滿意,沒有出現不滿意的患者。如表。

表 臨床鑄瓷高嵌體修復體評估結果 [n(%)]
根管治療后的牙齒變得脆弱易折裂,傳統采用全冠方式修復根管治療后的牙齒,而全冠預備常因牙體頸部組織的去除,導致患牙難以應對咬合壓力,而使牙齒折裂。本研究所采用的鑄瓷高嵌體制備時牙體部分比全冠磨除量大大減少,最大量的保留正常牙體,且沒有太大的改變牙尖的形態,使嵌體在使用的時,咀嚼食物時,咀嚼效率基本上達到原來真牙的咀嚼效果,而且即使局部有損壞,或者以后嵌體有脫落,或者其他原因不能使用還可改用其他的修復方式。
根據嵌體材料的分類,臨床上我們制作的有金屬嵌體和瓷嵌體,但因金屬嵌體與牙顏色不協調,外形線較長,切割組織較多,洞壁間需要粘固劑,溶解后產生裂痕,因臨床應用很少,逐漸被瓷嵌體取代,而鑄瓷嵌體具有極佳的生物相溶性和美學效果,且不會產生金屬過敏現象,并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由于瓷嵌體是在模型上制作,可高度模仿對合關系,與對合牙高度協調。
鑄瓷高嵌體固位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粘接固位,義獲嘉(VariolinkVariolink N)粘接套裝的出現擴大了鑄瓷高嵌體的適應癥,利用根管治療后牙齒髓腔內充足的粘接面積,可以保證粘接處的穩定和固位,能獲得很好的粘接效果,提高了鑄瓷高嵌體的臨床成功率。鑄瓷高嵌體可作為根管治療后牙體修復的一種可靠的修復方式,并在美學、生物學、功能學方面具有優良的性能[2]。本研究所有病歷僅跟蹤觀察半年至兩年,尚需定期回訪,豐富資料,其遠期修復效果尚需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