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左嶺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78)
無痛人流是婦科常見手術,近年來受到患者疾病因素、個人因素等影響選擇無痛人流的人數呈現上升的趨勢。當前,無痛人流雖然已經相對成熟,但是,手術過程中仍然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不適感。為此,進一步加強對無痛人流患者的護理對于降低患者的不適感與改善心理情緒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計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且留存有完整醫療數據的296例無痛人流患者的護理情況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隨機拋擲硬幣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148)與觀察組(n=148);其中,觀察組:平均年齡(25.65±1.20)歲,平均體質量(49.60±1.45)kg,有27例存在流產史,有73例未婚;對照組:平均年齡(25.10±1.15)歲,平均體質量(49.20±1.42)kg,有29例存在流產史,有71例未婚;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依據科室規定做好術前、術中與術后護理工作,術后遵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飲食、作息指導,給予基礎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等。
觀察組實施全程護理干預:第一,無痛人流患者入院后安排專門護士進行一對一護理服務,幫助患者辦理必要的手續與引導患者進行檢查;對患者的病癥、體征等信息進行記錄并組織醫生進行治療。第二,強化護理人員的手術室配合護理,即,護理人員在手術開始前應當積極準備手術的各種用具,在手術實施的過程中配合醫生的工作進行輔助。第三,術后遵照醫囑來指導患者用藥。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醫生開具的藥物處方來指導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第四,情志干預。在無痛人流患者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為幫助其樹立手術治療的信心,也為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心態,必須對患者進行的情志干預以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心態并提高手術治療配合的意識。第五,生活指導。即,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基本的飲食、作息、工作強度建議,從而幫助患者形成科學合理的飲食、作息習慣,幫助患者適度安排工作強度,從而加速患者的康復[1]。
根據患者的負面情緒變化與護理滿意度等指標進行評價。負面情緒評價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SAS評分標準:由20個細分條目組成,總分為20~80分,分數越大表明患者的焦慮情況越嚴重;SDS評價標準同SAS?;颊叩臐M意度評價以自制問卷調查方式收集,將患者的滿意度分為不滿意、滿意與十分滿意三個評價級別,統計受訪者選擇滿意與十分滿意的人數并與總受訪人數進行比較。
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的負面情緒變化比較(,分)

表1 患者的負面情緒變化比較(,分)
組類 n SAS SD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48 67.56±2.59 55.76±2.92 68.76±2.89 51.38±2.07對照組 148 67.17±2.48 62.55±2.90 68.55±2.86 57.83±2.62 t - 0.304 9.681 0.395 8.623 P ->0.05<0.05>0.05<0.05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3%,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5.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近年來我院收治的無痛人流患者數量越來越多,通過手術干預解決了患者在妊娠方面的需求。但是,無痛人流無論是在術中還是在術后,患者均會產生一定的不適感包括疼痛感,為此,為消除或最大化降低患者的不適感必須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2]。在對無痛人流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過程中,科室規章制度所規定的護理服務是較為基礎的內容,與當前無痛人流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提升的要求以及無痛人流患者情感護理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傳統的護理服務難以完全滿足患者的需求,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護患矛盾的產生。針對無痛人流患者手術治療的具體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服務要求的提升,引入以全程護理理念,對于全面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護理服務中全程護理理念的引入一方面實現了對原有護理認知與內涵的發展,能夠推動護理服務理論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夠改進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從而以優質、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來滿足無痛人流患者的護理需求;最終,提高無痛人流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手術效果并改善醫患關系[3]。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負面情緒改善情況與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無痛人流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實施全程護理干預,能夠更好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并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