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暉
(溫州大學附屬蒼南人民醫院血透室 浙江 溫州 325800)
腹膜透析由于容易推廣以及操作方便等優點,主要適用于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臨床治療,而常見并發癥為腹膜透析相關性感染,是終止透析的因素[1]。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引發因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為此需要加大管理以及培訓力度。此次研究探究持續質量改進對降低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發生率的效果,就相關內容進行報道。
此次研究抽取研究對象90例,均為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隨機將90例患者分成觀察和對照兩組,每組45例。研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分布42~65歲,平均年齡(53.8±2.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計比較P>0.05。
對照組:常規治療。①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以及基礎護理,健康宣教形式為視頻、文字等,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隨訪。②患者在飲食過程中需要食用蛋白食物,結合其檢查后的生化指標與實際病情,科學調整自身的飲食結構。③由于患者具有較長的患病時間,因此會因為疾病出現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整體療效,護理人員此時需要對患者予以一定的安撫。
觀察組:持續質量改進。①創建小組,確定成員工作。②確定問題,查詢相關文獻對引發腹膜炎的因素進行分析,經過探究可知,其原因包含腹膜透析場地異常、操作并不規范、護理人員人數較少、并未對患者家屬進行相應的疾病知識培訓、無較高的留取細菌質量液,患者對于疾病的癥狀表現并不熟知,對于規范治療無重視性。③改進內容大致為:應具有獨立腹膜透析中心,患者換液處理位置為中心治療區域;需要對腹膜透析患者操作情況進行規范,對專職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創建護理團隊[2]。完善護理人員的配備,并予以相應的考核,對于無較高的留取細菌質量液而言,需要培訓其標本留取操作,使其能夠熟練了解操作內容;護理人員需要協助患者提升疾病的認知,依據臨床研究總結發現的問題,并對護理內容予以改善[3]。此外登記患者的聯系方式,并予以隨訪,對于出現的問題需要及時改正,當產生腹膜炎后需要實施治療。對新置管患者予以相應的培訓,使其重視治療的目的,如果患者在外地無法就診需要指導其緩解疼痛的方法。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6個月、12個月以及18個月腹膜炎發生率。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腹膜炎發生率為8.88%,對照組患者腹膜炎發生率為26.6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觀察18個月相關性腹膜炎發生率對比 [n(%)]
腹膜透析是通過人體腹膜形成的一種治療方法,需要將腹膜透析液進行更新,實現腎臟替代的效果。因為患者透析時間過長,會出現相關并發癥,而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為腹膜炎,是引發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臨床研究證實引發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的主要危險原因為透析時間過長、年齡過大等。由此說明患者在進行透析的過程中如果時間越長會提升其發生率。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患者能夠了解腹膜炎產生的因素及對自身的危險性,提升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自我保護能力,以此將腹膜炎發生率降低。此次研究經過分析后可知觀察組患者腹膜炎發生率為8.88%,對照組患者腹膜炎發生率為26.65%,兩組數據經統計對比后形成統計學意義,由此能夠說明持續質量改進可將護理措施予以完善,并降低腹膜炎的發生率。持續質量改進可按照臨床研究對護理內容更新,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選擇護理措施,此外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將腹透液的目的予以講解,提升其認知,有助于將自我保護能力提升[4]。對患者進行持續治療改進的過程中,對于將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予以相應的重視,通過培訓方法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規范操作性,有助于降低腹膜炎的發生率[5]。引發腹膜炎原因是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較差,無菌操作理念不佳等,對于上述問題我院對護理人員予以相關培訓,指導護理人員規范操作。對于外地患者而言,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培訓以此緩解疼痛,以免因為不能及時就診產生危險。
綜上,對腹膜透析患者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可降低腹膜炎發生率,此模式能夠對以往護理內容進行完善,臨床可行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