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光容 云杉(通訊作者)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 四川 瀘州 646000)
近些年,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以及人們對醫(yī)療認知度的不斷提升,醫(yī)療模式逐步轉換成以患者(病情具體情況)為中心,因初產婦對分娩相關知識了解的匱乏,極易導致其出現(xiàn)焦慮、煩躁等諸多不良情緒,對分娩工作的順利完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1]。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本院助產士在常規(guī)護理治療的同時實施了心理護理干預,并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門診和住院部收治的100例初產婦作為本次調查研究對象,對其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和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門診和住院部收治的100例初產婦作為本次調查研究對象,按照初產婦的就診時間,將其分為實驗組30例以及對照組30例,對照組初產婦年齡為20~35歲,平均年齡為(26.5±3.2)歲,孕周為30~41周,平均孕周為(38.5±1.2)周;實驗組初產婦年齡為21~36歲,平均年齡為(28.6±3.5)歲,孕周為31~40周,平均孕周為(36.3±3.2)周。對兩組初產婦的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差異不明顯,P>0.05。
對照組初產婦實施臨床常規(guī)圍生期的護理方式,對初產婦的健康、飲食以及注意事項予以告知。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助產士心理護理的方式。(1)初產婦入院后對其進行分娩相關知識以及分娩技巧的講解,并將助產士的工作職責進行告知;保證產房內的干凈、整潔;提高產婦對分娩的認知度,緩解產婦的緊張心理;(2)分娩中助產士指導產婦進行呼吸,并把分娩的具體情況對產婦實時講述,引導并鼓勵產婦積極配合分娩工作,及時解答產婦提出的問題,激發(fā)產婦對分娩的依從性。分娩后及時有效地與家屬就產婦的身體情況進行溝通,以便促進產婦產后健康的恢復[2-3]。
統(tǒng)計兩組初產婦的分娩方式。
觀察兩組初產婦的產程時間。
記錄數(shù)據,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初產婦相關數(shù)據進行整理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應用n(%)表示,計量資料應用()表示,分別行χ2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90%,而對照組僅有56%的自然分娩率,實驗組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具有明顯優(yōu)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初產婦的分娩方式比較(例)
經對比發(fā)現(xiàn),實驗組初產婦的產程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 (,h)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 (,h)
組別 例數(shù)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對照組 50 13.56±1.26 2.59±0.80 1.01±0.08實驗組 50 9.01±0.81 0.78±0.21 0.21±0.09 t-21.4789 15.4740 46.9776 P-0.0000 0.0000 0.0000
初產婦對分娩知識以及經驗的匱乏,極易導致初產婦在生產前出現(xiàn)恐懼、抑郁等心理情緒,使初產婦出現(xiàn)宮縮乏力、延長產程等狀況,嚴重地影響了分娩工作的順利進行。助產士心理護理干預是針對初產婦的具體情況而制定的適合初產婦本人的具有針對性、科學性的一項新型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的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對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初產婦緊張、抑郁的不良情緒,提高了生產過程中的配合度,明顯地提高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有效地縮短了初產婦的產程時間,極大地提高了產婦的康復進程。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采用臨床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的產婦生產的時間遠遠高于采用心理護理干預的實驗組,且對照組自然分娩數(shù)量遠遠低于實驗組,因此說明助產士心理護理干預與臨床常規(guī)護理是存在優(yōu)勢的,再一次驗證了此護理方式的有效性。
綜上,實施助產士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減少生產時間,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