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興愛 郜芳 鄭麗萍
(解放軍第九四一醫院外科 青海 西寧 810007)
風險管理的應用,能夠有效規避某些不良護理事件,比如并發癥、護理差錯或者是護理投訴等,以提高患者滿意度。風險管理旨在規避不良護理事件給患者造成的傷害,減少護理投訴,以免醫院經濟損失慘重[1]。將風險管理應用于胸外科護理管理中,有助于識別各類潛藏危險因素,具體分析不良護理事故的原因,以便于針對性處理。對此,本次研究特此在胸外科護理管理中應用了風險管理,效果滿意。現做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通過電腦隨機法,將本院胸外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即研究組與常規組,各28例。研究組中男性觀察對象14例,女性觀察對象14例,年齡35~77歲,平均(52.3±7.1)歲;常規組中男性觀察對象15例,女性觀察對象13例,年齡35~79歲,平均(52.5±7.3)歲。兩組資料客觀對比,P>0.05,無差異統計學意義,可分組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為常規化護理,研究組則在常規化護理的同時開展風險管理,即(1)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建立風險管理小組,查找護理問題,明確護理隱患,辨別已經發生或潛藏的護理風險,以便于積極預防,提高胸外科護理安全性。健全護理制度,構建完善的??谱o理服務過程以及護理風險處理過程,嚴格規范交接班。圍繞胸外科具體情況,完善應急機制,組織全體成員積極學習胸外科主要管理程序。(2)強化風險意識,提高業務素質。定期培訓胸外科護理工作者,包括《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章制度、護理風險處理等知識;設置專題講座,為其講解典型案例,以提高護理工作者的風險意識,將每項操作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強防范。通過護理安全教育活動,分析胸外科護理事故,提出針對性的整改策略。嚴格規范護理文書的書寫,并保證書寫內容真實有效、準確客觀。(3)加強護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識,控制基礎護理風險,尤其是急危重癥者、新來的護理工作中、重點護理環節、重點時間段等,嚴控護理質量,對潛藏的不良因素進行妥善處理。(4)與患者、患者家屬加強交流,對其進行入院指導、健康指導、注意要點、有關治療與護理措施,以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過度擔憂。然后貫徹落實各項護理操作,比如定時變換體位、飲食指導、并發癥護理等等。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主要有護理并發癥、護理差錯率以及護理投訴率;(2)用本院自擬量表統計患者滿意度,即總滿意度=(總例數-不滿意)/總例數×100%。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越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1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總發生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總發生率對比(例)
2.2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對比(例)
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臨床護理工作者,如何減少臨床護理不良事件,提高整體護理質量,確保患者臨床治療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2]。胸外科病種復雜且涉及范圍較廣,急危重癥者較多,潛藏的危險因素也比較多。胸外科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有利于識別各類潛藏危險因素,具體分析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原因。胸外科護理工作者服務患者時,強化風險意識,有利于確定實際護理過程中的潛藏風險、現有風險,持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胸外科護理質量水平[3]。護理工作者自身必須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安全意識,能夠及時辨別護理風險,確定護理問題,針對性處理。
此次觀察中,通過對照分析,結果發現研究組護理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常規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統計學意義成立。相較于常規化護理而言,風險管理模式下,胸外科護理工作者對待工作態度更加積極、主動,規章制度的落實更加具體,能夠臨危不亂、有條不紊的處理突發事件,護理質量水平顯著升高。集體培訓胸外科護理工作者之后,護理更加規范,同時也緊密了護患關系,進而減少了護理投訴事件。
綜上,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確切,值得在臨床胸外科護理管理中大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