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新疆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天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在臨床中又名為冠心病,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措施干預,漸漸的還會導致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現象,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2]。本文就本社區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開展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干預后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情況,具體如下。
選擇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本社區收治的4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22例)與B組(22例)。A組中男性與女性例數分別12例、10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60歲,平均(65.44±3.74)歲;B組中男性與女性例數分別13例、9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61歲,平均(65.45±3.76)歲。均對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簽署同意書;組間各項資料經統計學對比(P>0.05)。
A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應當注意的事項等,囑咐需要按時、按量服藥等。
B組在其基礎加行健康教育干預:①心理干預,由于疾病本身更容易合并其他疾病,且癥狀較為明顯,患者內心很容易出現悲觀、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醫務人員需要多與其進行交流,幫助正確宣泄情緒,并予以針對性的疏導與緩解,幫助樹立康復信心。②飲食干預,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在護理工作中,還需要對控制飲食引起足夠重視,需要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優質高蛋白、纖維素食物,確保均衡膳食,從而幫助提升機體免疫力,為康復提供一個良好的機體支持。③運動干預,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出最為合理的運動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心絞痛發作次數等,可通過太極拳、慢跑、八段錦等方式開展,切記不可負荷運動,需要勞逸結合。④用藥干預,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具有復雜性特點,在治療時可能需要同時服用抗凝藥、降壓藥等,因此,醫務人員需要指導合理服用藥物,降低誤服、漏服等發生率。⑤健康教育方式,做到定時排便、運動時勞逸結合等,從而有效穩定以及控制病情;醫務人員可在發放健康宣傳資料等幫助改善。
觀察統計患者生活質量以及依從性情況,并予以對比分析。
使用生活質量調查表(QLQ-C30)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判,主要包括軀體、認知、社會、角色、情緒功能。
依從性:如果能夠完全遵守醫囑服用藥物,以及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則為依從性優;如果存在間斷服用藥物現象,未完全遵守醫囑以及配合護理工作,為依從性良好;若完全沒有遵守醫囑等,則為依從性差。
將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項目數據資料均納入SPSS21.0軟件分析。
組間對比情緒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結果顯示B組顯著優于A組(P<0.05),見表1。
表1 生活質量比較(, n=22)

表1 生活質量比較(, n=22)
組別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情緒功能 角色功能 認知功能B組 70.01±9.85 65.32±8.42 75.62±8.66 69.85±8.67 73.02±8.87 A組 62.00±10.85 52.58±8.45 61.84±5.46 60.02±5.50 61.02±8.62 t 2.564 5.009 6.313 4.491 4.551 P 0.014 0.001 0.001 0.001 0.001
A組與B組治療依從性分別為81.81%、90.91%,組間對比結果顯示B組明顯更高(P<0.05),見表2。

表2 依從性比較[n(%)]
冠心病在臨床中是一種具有較高發病率以及病亡率疾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會構成較大威脅,有“人類第一殺手”之稱[3]。
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生活質量以及依從性均顯著優于A組(P<0.05),提示對社區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健康教育干預后可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本次B組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飲食健康教育、運動健康教育、用藥健康教育多個方面開展,從而幫助爭取看待疾病,提升依從性,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于社區老年冠心病患者,對其行健康教育干預后可有效幫助提升依從性,并提高生活質量,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