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敬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歷史文化的體現(xiàn)。文物傳承著歷史文化命脈,展現(xiàn)了歷史瑰寶,記載著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部部活字典、活教材。文物一般可分為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兩大類。文物是一件物體、一座古建筑或古墓葬等,有時看起來,其貌不揚,非常陳舊,非常破舊,不受人們所關注、所喜愛。但文物所蘊藏著的重要價值,后人是很少知曉的。那么如何讓后人更加了解文物?又如何讓文物“活”起來?走出去?那就需要對文物進行“包裝”,對文物進行廣泛宣傳。這就是需要對文物進行充分全面的講解,通過講解,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喜愛文物、保護文物。那么,如何做好文物講解工作?
一、必須有一個扎實牢固的文物知識基礎
打牢文物知識基礎是做好文物講解工作的根本點和落腳點,是做好文物講解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一是要加強對歷史文化的研究,通讀各種歷史文化知識,了解各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掌握各個時代的興衰原因等等,只有加強對歷史文化的研究,你的講解工作才能有根有據,才有說服力。二是深入到各個文物實體進行現(xiàn)場研讀,加強對各種文物的文字研究,藝術現(xiàn)狀的研究,以及所體現(xiàn)的歷史意義,所體現(xiàn)的歷史價值等進行深入研究。只有對文物實體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做到對各種代表文物的正確講解。三是加強講解知識的學習,提高講解技巧。講解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科,學無止境,研不見底。有的人講解活靈活現(xiàn),非常生動,很有說服力,很取信于觀眾;而有的人就事論事,干干巴巴,讓觀眾聽起來比較乏味,不感興趣,這就是講解技巧的問題。因此,我們只有打牢扎實的文物知識基礎,才能做好文物講解工作的基礎。
二、要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我們干什么工作都需要一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為基礎,有一個良好的思想為前提,有一種奉獻的精神為導向。尤其是做文物講解工作的,每天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人群,而且每天講來講去都是這幾通碑刻,這幾件陶陶罐罐,這幾座破舊古建筑。總感覺到自己工作沒多大出息,沒多大作用,工作缺乏進取心,缺乏生機活力,每天都是應付著過,這就是缺少良好職業(yè)道德的表現(xiàn)。俗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殊不知我們做文物講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工作所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代表著一個地區(qū);我們所傳播的不僅僅是一般知識,而是傳播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文化;所講解的不僅僅是本地區(qū)的歷史人物,而是偉大的中華兒女;所講解的不僅僅是本地區(qū)的發(fā)展史,而是中國一部偉大的歷史變遷史。因此,做文物講解工作一定要解決好自己的思想問題,要不斷端正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要充分認識自己工作的神圣,要真正樹立一種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不斷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要有一種虛心寬容的姿態(tài)
我們講解工作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人。有素質高的,也有素質低的;有高學歷的,也有低學歷的;有知識面廣泛的,也有知識面狹窄的;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有精通歷史的,也有對歷史不太熟悉的等等。所以我們在講解的過程中,必須認真細致、耐心全面地講解。尤其是對一些興趣比較濃的游客,不斷提出一些問題,我們能回答的要及時一一回答清楚,不能回答的,我們要笑臉面對游客,虛心地提出與他們共勉,事后共同探討,千萬不能采取置之不理的態(tài)度。對于一些文化水平低,尤其是對歷史文化、文物知識了解比較少,而又喜歡提出一些問題的,我們既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當場貶低游客,說人家啥也不懂,不懂就別問等等。這樣不僅容易激怒游客,而且損壞了我們的形象。因此,文物講解工作必須樹立一種虛心寬容的態(tài)度,做到“百問不厭,百解不煩”的工作姿態(tài),認認真真、熱情大方地做好文物講解工作,讓每個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四、注意儀容儀表,展示熱情大方的風格
講解員是形象人物,具有代表性。我們是本部門、本地區(qū)的形象大使,是代言人。我們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被千千萬萬的游客所關注,時刻接受著游客的評價。因此,我們從事講解工作的必須注意加強儀容儀表的修飾,努力展現(xiàn)出自己的良好形象,展現(xiàn)出熱情大方的風度。尤其是從事文物講解工作的,我們不僅要有淵博的文物知識和嫻熟的講解技巧,而且要不斷地加強自己形象的修飾。如果我們服飾不整潔,就會給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語言表達不清楚,就會讓游客聽起來費心。步伐不健穩(wěn),就會讓游客感覺有輕浮的感覺。因此,文物講解工作者平時要有意識地自覺加強自己的修飾,服裝要整潔,頭發(fā)要梳理,適當修飾自己的面容,以整潔的儀容、飽滿的精神面貌展示于游客面前,給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講解效果。
五、不斷提高講解藝術,力求講解富有成效
講解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門艱辛難懂的學科。講解工作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塑造性,同時也必須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尤其是文物講解工作,更需要藝術化。因為文物是固定的實體,它所承載著的歷史文化,記載著的歷史人物,表達出的歷史意義,展示出的歷史藝術,以及所蘊藏著的歷史故事,不能通過文物本體展現(xiàn)出來,那就必須通過文物講解員把它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游客面前。因此,要想做好文物講解工作,我們不能簡簡單單地就事論事,不能指著罐子說罐子。而應該想方法通過藝術塑造性地把罐子“包裝”起來,把罐子中所蘊藏著的歷史價值體現(xiàn)出來,把罐子中所盛載的美麗故事講解出來,把罐子中所承載著的歷史串聯(lián)起來,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講解工作的藝術性。那么如何提高我們講解工作的藝術性?一是要加強業(yè)務知識的學習。只有具備淵博的業(yè)務知識,在講解時才能做到滔滔不絕,話不遲緩,這就是提高講解藝術性的基礎。二是要加強演講技巧的鍛煉。講解本身就是一種演講,要想做好講解工作,就必須加強自己演講技能的鍛煉,通過主動加強這種鍛煉,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講解水平,才能提高講解效果。三是要科學客觀地塑造藝術,要把文物客觀真實地藝術包裝起來,千萬不能虛假地夸大文物,讓游客對我們工作產生一種不信任感。
六、結語
文物講解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神圣光榮的工作。它不僅傳播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播文明,推動社會進步。因此,文物講解工作者要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時刻牢記自己肩上的擔子,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遠,迎難而上,才能更好地做好文物講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