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李愛民 郭海東 鄭威
摘 要:所謂問題意識是指思維的問題性心理.在人的認知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問題或者是現象.并且通常會產生疑問、探求的心理狀態。學生只有具備了問題意識,才能擁有自主學習的渴求,才能激起探究的欲望,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開拓,能力才能得到培養。
關鍵詞:問題意識 培養 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只有具備問題意識,才能主動思考,變被動為主動,才能對學習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但是問題意識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那我們身為教師,擔負著傳道受業解惑的教育者,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鼓勵探索,增強提問的動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首先就要敢于提問。學生只有對未知充滿好奇心,對周圍所發生的事物心存著疑惑,才能進一步去思考事物發生原因和本質。 而教師要做的就是保護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小學生最開始可能會提出比較淺顯,幼稚,毫無章法的問題,但只要他能提出問題,即使問題已經離題萬里,教師也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思維上的再創造,從而激發他們提問的熱情, 釋放學生的天性,喚醒他們的本能,增強提問的自信,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問題的再認識和再創造。
課間,我喜歡帶著學生觀察校園里的植物生長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鼓勵,學生都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大蔥為什么埋在土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而葉子是綠色的?杏樹為什么是先開花后長葉子?大樹的葉子為什么一面特多,一面特別少……學生們接觸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觀察后才能思考,提問后才能探求,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培養。
二、創設情境,豐富提問的內容
問題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才會提出,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適宜提問的情境。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知道如何提問題,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問題意識是需要一點一點培養的,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年齡特征,知道他們的興趣喜好,找準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學生多觀察其一點一滴的變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提出合情合理的問題。讓學生針對一個目標進行集體觀察,獨立思考后,記錄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你提的問題,此時學生的提問的目標明確,思維活躍,將被動的接受學習變成了主動的思考探究。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這一課時,上課伊始,學生看著大屏幕上的氣球告訴我序號,我變可以迅速的說出其對應的顏色,此時學生們會非常好奇,他們可能會提問“老師是為什么可以馬上說出顏色?”“老師是怎么做到的呢?”“我需要怎么做才可以像老師一樣厲害?”……學生的問題符合他們的心智水平和情感態度。在特定的情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完全激發,思維被徹底打開,整節課學生都處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因為他們思考后,提出了問題,并想通過學習,解決問題。
三、示范點撥,明確提問的方法
古人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要讓學生學會積極主動的提問題,教師首先要交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學生,抓住學生難理解,不理解的問題提問,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制造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和矛盾,從而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發揮其潛能,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整合,從而提出自己的問題,做到能自主提問,并且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例如:為了讓學生學會提問題,教師有的時候可以學生的身份去提出示范問題。例如,學習了“角的認識”,當學生沒有問題可以提時,此時教師可以扮演學生舉起手來:“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呢?”這個問題的提出,部分學生可能解答不上,講解不清楚,那這個問題剛才為什么沒有同學提呢?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提問題,給學生也做了一個良好的示范。久而久之,學生也慢慢的掌握了提問題的方法。
四、個性評價,肯定提問的價值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對于學生的提問,無論什么樣的問題,教師都應予以肯定,但不能單純的評價“你提的問題好”,“你愛提問。”應該根據學生提的問題進行個性化評價,例如:“貓的瞳孔大小為什么會隨著光的強弱而改變?”可以這樣評價,你真是一個愛動物,愛觀察的孩子!你提的問題很有趣,想不想自己查閱資料解答后分享給同學們?這樣學生既愛提問,又愛解答問題。日復一日的堅持做下去,學生的思維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問題意識一定可以得到培養。
總而言之,問題意識的培養對學生思維的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盡己所能努力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增強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體。
參考文獻:
[1] 2011版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
[2] 趙登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5(4).
[3] 《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研究》第六期 現代小學數學研究中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