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禮連,李亞亞
摘 要:大數據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通過收集、掌握、分析和顯示海量數據來有效分析和科學決策。大數據應用于社區治理,是更新社區管理理念、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Q鎮G村“智慧門牌”為例,探討在大數據背景下對社區治理模式、結構、能力、手段、方式進行革新,進一步優化社區治理創新環境,不斷創新地方社區治理,推動互聯網信息新技術與社區治理的高度融合,以技術革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關鍵詞:大數據;社區治理;體制創新;智慧門牌
中圖分類號:F27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8-0162-02
信息技術的進步與運用使得政府的管理方式發生了改變。政府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已無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化需求,實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其治理理念、治理模式以及治理手段進行創新,建立起良好的數據資源共享系統,實現大數據與社區治理體制的高度契合。將大數據新理念與工具運用于基層政府管理,回應群眾的切實需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設一個共建共治共享的政府,是目前學術界研究的主題。
一、大數據與社區治理體制創新
社區治理是指在一定場域范圍內,整合基層政府組織、社區居民、社會組織、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為實現共同的居民利益和目標而互相協調合作,提高社區事務的管理,從而實現政府的善治。
社區治理體制創新是對社區管理制度的變革。以傳統社區的管理制度為基礎,重新思考政府、社會與公民之間的關系和權力,更新治理理念,改變基層單一的治理結構和方式,是社會治理體制內以及體制外的規范和制度化,力求在社區中形成民主治理的新格局。
大數據與社區治理體制創新的契合,大數據利用其特有的技術挖掘有價值的信息,比如收集民眾的訴求,形成豐富的數據資源庫,各部門間進行數據共享,合作治理社區的公共事務。在技術方面,大數據可以通過計算的方法,分析出數據背后事物的運行規律,實現精準預測。最主要的是大數據的共享理念打破了社區管理中部門間的溝通問題,推動政府社會治理現代化,實現社區善治。
二、Q鎮G村“智慧門牌”以大數據驅動社區治理體制創新的實踐探索
Q鎮G村作為貴陽市城郊結合部典型城中村,轄區面積6.8平方公里,自建房屋2 135棟,其中出租屋1 985棟,占比92.97%;常住人口4 131人,流動人口約4萬余人,流動人口為常住人口10∶1。Q鎮G村面臨的問題是以出租屋為主體,大量流動人口聚集并衍生了城中村臟、亂、差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治安問題。Q鎮G村為了解決這一老大難的問題,在智慧城市群建設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通過與貴州零壹科技公司合作,于2015年開發了“智慧門牌”管理平臺。所謂“智慧門牌”,就是集防范宣傳、數據采集、事務辦理、警民互動、政府部門數據疊加融合、以數據呈現的,由懸掛在住戶門口的“智慧門牌”、警務人員使用的“房管助手”APP數據庫構成的二維碼門牌。掛在住戶門口的二維碼門牌記錄了每棟房屋編號、定位,登記房屋及人口信息。警務人員手機上安裝的“房管助手”APP,記錄村中所有房屋的數量與位置以及人口的數據信息;城管部門也可以從“智慧門牌”中獲得諸如房屋違建、衛生費繳納的情況。而計劃生育部門也隨時可以掌握已婚育齡人員、未婚育齡人員和新生兒的詳細信息。隨著政府數據的進一步開放和共享,“智慧門牌”不斷結合實際,實現一牌多用,使社區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一)構建五級塔式網格化管理體系健全管理體制
為了對流動人口更好地做好服務管理工作,需健全管理體制,構建層層落實到位的管理網絡。為此,在強力推進試點工作的進程中,G村建立了流動人口“五級塔式網絡化”管理體系。第一級為村黨支部,主要負責外來人口服務管理,解決人員、籌集資金等保障性問題。第二級為綜治工作站,駐村民警兼任村綜治工作站副站長,負責具體抓出租屋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重點是掌握全面情況、加強重點管理。第三級為“雙助理”,所謂“雙助理”,是既擔任“村助理”又是“警察助理”,是由村民代表大會決議產生,經公安機關培訓考核,每村配備5名,致力于收集、檢查、輸入和化解流動人口之間的矛盾等工作。第四級為“大戶長”,挑選以組長和村民代表為基準的15個大戶長,督導各自負責區域內出租房房主對流動人口信息的登記采集,配合“雙助理”管理好轄區出租屋,確保入住和搬離人員動態能得到第一時間更新。第五級為群眾志愿者,發動群眾對工作進行監督,對違法犯罪線索進行舉報。凡是群眾舉報房東或承租人不履行報告義務、將實現獎懲制。在解決了有人采集的基礎上,改茶村還著力在提升信息質量上下功夫,創新了社會化信息采集機制,建立信息收集機制,構建“以流入人口、房東、用工單位主動申報信息為基礎,以各層級間巡查、抽查、倒查為手段,以部門收集信息為補充,以依法處罰為保障”的信息管理機制,流管站將出租房屋管理分解到“雙助理”雙助理”再將出租房屋分解到“大戶長”,并將之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中,由于各司其職,將任務進行分解,確保實現信息全收集。同時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制定出臺《流動人口信息收集交換、運用工作實施細則》、《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普查登記工作責任制》,進一步明確職責,層層傳導工作壓力,提升了基層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五級塔式”網絡工作體系的實施,形成了自上而下,橫到邊、縱到底的城中村流動人口管理體系,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別是“雙助理”和“大戶長”的配備,破解了諸如缺乏人力、摸不清房屋底數、數據難以及時傳遞的難題。
(二)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社區治理信息化水平
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提高社區治理網絡化和信息化水平。傳統的基層管理通常習慣于通過自上而下上的形式來推動工作,基層工作人員大多停留在照章辦事,沒有根據群眾所需進行服務,工作職能轉變跟不上形勢要求與群眾需求。此外,現在農村的村級管轄范圍較為擴散,村委會卻缺乏相關的辦事人員,導致村級服務半徑過大,出現了服務“盲區”。“智慧門牌”管理平臺為了真正實現“以房管人”,一是各村制定“村規民約”充分利用這些村集體經濟雄厚,每年都分紅的實際,對不如實登記自己住房外來人口的房東進行經濟處罰和施加輿論壓力,牽住了房東的“牛鼻子”。二是采集村內各民辦學校的學生監護人信息,從中發現未登記的暫住人口。三是由民政部門明確村內的街道和小巷名稱公安部門定單元、幢樓門牌并選標準戶進行“二維碼”門牌裝訂,并由分局拿出5萬元先期建設“二維碼”雙向信息系統一期工程建設,該信息由社區警察檢查并輸入。
(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社區治理法治化
面對多元的社會利益和復雜的社會結構,運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社區治理的相關信息價值,樹立有助于增強社會風險防控能力的治理理念。法治是社會治理理念的表現方式。法治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運行規則和行為規范功能,在社區治理體系中可以發揮推動、保障和激勵作用。基于此,Q鎮G村的“智慧門牌”管理平臺助推數據資源整合,自實施以來犯罪率就已同比降低,進一步建立可疑人員檔案,推動治安管理安全化并通過五級塔式管理積極解決“法律直議”的問題,積極對農民群眾開展相關法制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建設法治社會等議事。
三、大數據驅動社區治理體制創新分析
(一)數據多元促進社區治理模式變革
在大數據時代,政府和社會通過共享最新數據,發揮各自優勢,深入挖掘有價值的數據,促進了社區治理模式的變革,使政府從傳統的命令式管理向多元主體協商共治模式轉變。Q鎮G村“智慧門牌”借助大數據背景,通過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企業的技術支撐、居民的積極參與,各主體之間通過數據錄用、定期更新等方式進入實有人口服務管理平臺,形成豐富的數據資源共享池。這一平臺利用數據共享的方式整合信息資源,運用強大的數據技術處理能力,與公安內部龐大資源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不僅可以快速掌握平臺關于全村實有房屋、人口、單位的信息量,還能夠同步核查修正接入的數據,對不真實、不豐滿的源頭數據進行處理,然后將經過處理的數據反饋給數據提供單位,解決他們由于自身原因無法獲取重要數據或獲取方式單一的問題,真正發揮出“大數據”應用于社區治理的真實功效。以大數據海量信息的助推作用通過共同參與、協商、合作的形式來實現社區自治,多元參與和平等協商打破了傳統的社區治理形式,從而轉變為自下而上的自覺行動和自我約束,達到了社區民主治理的效果。
(二)大數據以“第三只眼”優化治理結構
良好的治理功能依賴于合理的地方政府治理結構,創建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主張,界定各主體的治理權限,把某些權限主動下放,使社會組織或公民有更大的自治權,從而促進社區治理結構的轉變,實現社區治理結構的優化,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智慧門牌”管理平臺在突破傳統地方治理結構上做了積極探索,構建五級塔式網格化管理體系健全管理體制。通過村黨支部、大戶長、雙助理和社區居民、房東等力量結合,通過建立《村規民約》,直接行使權力,達到垂直管理的治理結構,形成政府、市場、公民等主體參與的網絡治理結構,實現社區的有效治理,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
(三)大數據平臺創新社區治理工具
通過調動各方面和整合各類資源,尋求一種新的治理模式,是以達到良好的治理狀態,它是政府治理工具的最終目標。當前政務信息公開透明程度、公共服務提供是否及時有效以及公眾參與渠道是政府治理測量的工具。“智慧門牌”以“信息技術”這一大數據技術工具為重點促進社區治理體制創新。建設“二維碼”雙向信息系統一期工程建設從而真正實現“以房管人”,加之構建了有經緯度的出租屋“毛細血管圖”,公安部門能夠做到對犯罪嫌疑人更加精確的定位和更加精準的打擊,在保平安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大數據理念完善社區治理機制
大數據概念的核心是數據思維和數據生成,數據公開的透明性決定了要素在民主決策機制中的作用,確保廣大公眾的利益不受侵犯,讓“數據制衡”成為了可能。基于此,“智慧門牌”秉承大數據理念通過“塔式網絡”管理實現全面控制。首先是房東協助管理。房東履行法定的協助監管義務,負責隨時關注并及時報告重點人員情況,以便第一時間掌握動態。其次是由“大戶長”和“雙助理”巡查管控。定期與重點戶和關注戶見面,并認真記錄巡查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相關部門查處。另外,也通過公安內部工作方式實現重點管理。充分發揮公安部門信息化程度高、管理手段多、管理網絡健全的優勢,實施重點人口管理,納入公安基層基礎工作考核。
(五)大數據技術提高社區治理能力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運用,各部門間組織協調能力、社會動員能力增強,為社區管理帶來了許多便利。通過大數據平臺進行社區治理拓寬了居民參與的渠道,社區居民通過多樣化的參與渠道來表達其利益述求,從而促進居民與政府部門的密切溝通,改善政府的服務能力,提高社區治理水平。經過長時期探索實踐,“智慧門牌”利用大數據平臺從解決群眾關心的切身問題著手,全力改善民生,綜合治理能力得到了提升。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五級塔式網絡體系”,加之構建了有經緯度的出租屋“毛細血管圖”,公安部門能夠做到對犯罪嫌疑人更加精確的定位,予以其更加精準的打擊,在保平安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結語
隨著大數據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對傳統社區治理方式帶來了挑戰的同時,也為傳統社區治理帶來了新的契機。在互聯網的普及下,“智慧門牌”構成了龐大的數據資源庫,基層政府和社會治理部門對深入挖掘和分析數據,應用共享數據及時和準確的發現社會問題,及時處理公共事件,響應公民訴求,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但目前大數據在基層公共事務管理中的應用還不是很深入,仍需不斷探索,不僅要從頂層設計方面考慮也需注重基層的實踐性與適用性,有效地將大數據整合到基層公共事務中,實現大數據與社區治理的高度契合,將是大數據應用于社區治理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陳振明.政府治理變革的技術基礎——大數據與智能化時代的政府改革述評[J].行政論壇.2015,(6):1-8.
[2] ?陳潭.大數據驅動社會治理的創新轉向[J].行政論壇,2016,(6):30-52.
[3] ?高小平.借助大數據科技力量尋求國家治理變革創新[J].中國行政管理,2015,(10):10-26.
[4] ?鐘哲.地方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實現機制探尋[J].理論探討,2015,(5):8-30.
[5] ?王山.大數據時代中國政府治理能力建設與公共治理創新[J].求實,2017,(1):7-26.
[6] ?王瑞華.互聯網+社區治理創新:內涵、特征與路徑[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61-66.
[7] ?吳青熹.社會化媒體與大數據視野下的城市社區治理[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43-50+170.
[8] ?朱琳,萬遠英,戴小文.大數據時代的城市社區治理創新研究[J].長白學刊,2017,(6):118-124.
[9] ?彭澎.農村基層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內涵與發展目標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6,(12):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