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想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以及效率,采用正確的閱讀教學方式很重要。所以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高年級語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要求,為此還應創新教學觀念,應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教學服務質量。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作為一項有效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的開放性、自主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
(一)自由閱讀環節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讓學生進行自由閱讀,通過自由閱讀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在自由閱讀環節中,學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是朗讀,也可以默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需要注意,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不限制學生的思路,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思維會更加的活躍,有利于增強學生閱讀效果。學生自由閱讀之后,教師還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質疑,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讓學生先自由閱讀課文,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閱讀方式,學生閱讀時教師進行巡視,有的學生大聲朗讀,有的學生默讀,還有的學生小聲閱讀,同桌之間交流不認識的字,整個課堂氛圍比較好。學生閱讀之后,教師讓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有什么疑問?學生隨意提問題,學生提出之后,教師先讓學生自主交流,對問題進行探討,然后教師再為學生答疑解惑。
(二)合作交流環節
合作交流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完成自主閱讀后,往往就是合作交流環節,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文本的內容、主題以及情感進行深入的分析。所以教師還應為學生合理的分組,學生可以根據興趣特點以及認知能力來分,應遵循同組異質或者同組同質的原則,保證小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布置合作交流的問題,在布置問題時,應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同時應保證設置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適合學生進行交流探討。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就針對本課的重點語句進行交流,小組學生圍繞“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展開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適當指導學生,引導學生結合出示的圖片邊讀邊想,從丹麥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風氣、小女孩家境,并聯系實際來探討問題。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使得問題討論的更加深刻。學生討論完之后,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回答做相應點撥并質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度過的?來說一說。學生可以隨意地說說,與文章的人物形成對比,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三)評價總結環節
評價總結環節是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的升華。學生在討論之后,需要總結討論的結果,提出一些疑問。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總結,并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如在學習《為人民服務》這一課時,學生對文章分層進行詳讀,并交流探討文章主要內容,學生閱讀之后,反饋閱讀討論的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討論結果進行評價:整體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學生提出交流討論過程中存在的疑問,教師為之答疑解惑,并總結本文的中心思想:通過悼念張思德,講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
二、加強小學高年級語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經常不集中,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提供內在動力,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閱讀活動中。在自由閱讀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配上音樂,學生跟隨音樂進行自由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月光曲》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同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比一比哪個學生能夠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對于朗讀比較好的學生,教師應給予一定的鼓勵。
(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一些文章有留白之處,教師可以抓住時機,發揮學生的想象,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創編一個不一樣的結局,學生創編之后,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對于創編好的學生,教師還應給予表揚。又如在學習散文、詩歌以及小說等體裁的文章,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寫出同樣體裁、同樣題目的文章。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從不同的角度來寫,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這樣也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采用比較的策略
比較能夠加強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應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合理利用比較策略。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文章的語言、體裁等方面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可以了解語言運用的好壞與優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語言,加強對文章語言的運用,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實現閱讀水平的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類似的文章,教師可以采用比較的策略,對文章的語言、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結構等方面進行比較,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豐富學生閱讀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另外,教師還可以從課外找一些文章,與課內文章形成對比,通過二者的對比,深化對閱讀知識的理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應采用合理的閱讀教學方式,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以及效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作為一項有效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的開放性、自主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更好地完善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所以應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合理地實施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為閱讀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教學服務質量,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剛.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放式教學法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17).
[2]石月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法”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4(3).
作者簡介:周文祿,1973年生,甘肅榆中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