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芬
【摘要】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正越來越被認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提高離不開老師的指導。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實效,語文老師應該設法提升他們選擇把握合適的閱讀材料的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些基本的常用的閱讀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對于語言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各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是重中之重。對學生來說,對母語的閱讀應該是無處不在的,既有課堂閱讀,也有課外閱讀。對老師而言,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的閱讀指導外,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同樣是其重要的任務之一。但是,從當前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來看,老師對他們的指導遠遠不夠,小學生的閱讀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基于此,本文試圖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加強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基本要求作一些探討。
一、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要想完成閱讀,選取閱讀材料是第一步。在這方面,課外閱讀與課堂閱讀不同。因為無老師無法及時準確掌握學生的閱讀內容。同時,受資本的驅動,現在的圖書資料的質量很復雜,小學生有可能接觸到那些質量不高甚至不健康的出版物。因為小學生自身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并未完全形成,對是非的判斷還不準確,他們很難抵得住那些低質量出版物的誘惑。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出版物質量沒有問題,但不適合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閱讀。這就決定了老師要加強對小學生這方面的指導。這種指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老師要盡量多給學生提供足夠量的課外閱讀書目,或者對一些書目作必讀性的規定。當然這些材料要切合孩子們的實際情況,既要講究科學性,也要講究趣味性。不然孩子也沒有興趣,就會去找其他書看。這些閱讀材料既要有經典書目,如中外史上典型的、優秀的詩、詞、曲、文等,還要有諸如人物傳記之類歷史、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的讀物,如《恐龍世界》《十萬個為什么》《神奇的校車》等簡單的科幻讀物;更要有緊跟時代步伐的,與現實生活相關的諸如時事畫報、最新的科技畫報等讀物。另外,老師還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給出一些延伸性的讀物供小學生課外閱讀。所選擇的出版物除了內容的把握外,還要注意形式的把握,即要切合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例如目前有眾多出版社出版了《紅樓夢》,有簡裝本、精裝本、插圖本、注釋本等多種版本。對年齡較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選擇插圖本、注音本;對閱讀能力可以,但缺乏相關知識的學生,可以選擇注釋本;對不僅要進行閱讀,而且要進行收藏的學生,可以選擇精裝本、線裝本。
二是多利用各種機會給小學生講講如何識別閱讀物和挑選閱讀物。這一點也很重要。一方面,老師要對當前少兒讀物的流行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這些流行讀物有兩端即高質量的和低質量讀物大致了解,這樣才能及時給孩子設置閱讀白名單和黑名單;另一方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海量的課外讀物面前,老師在設置閱讀白名單和黑名單的同時,更要通過各種方式教會孩子一些識別各種出版物質量的初步技能。如要讓孩子對一些明顯粗制濫造的出版物,一些過于色情暴力的兒童出版物有基本的判斷力。
三是取得與家長的合作,形成合力。老師可通過QQ群或微信群或家校通等平臺要求家長及時向老師匯報孩子的閱讀對象。有時老師還可以不定期抽查學生的閱讀材料,了解學生的閱讀材料情況。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影響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小學生因為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缺乏理性控制能力,在課外閱讀方面,如果依他們自己,則多是憑短時的熱情和興趣去閱讀,難以形成一種穩定的閱讀習慣。因此,老師在指導他們進行課外閱讀時,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應有之義。
第一,幫助學生養成制訂閱讀計劃并堅持計劃的習慣。老師在指導學生制訂課外閱讀計劃時,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閱讀能力、學習風格等因素,制訂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同時,老師還可以要求家長或監護人,及時告知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檢查情況。這樣有利于保障課外閱讀的效果,以免閱讀計劃成為一紙空文。閱讀任務數量要適中,內容要切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閱讀計劃的期限可根據具體的閱讀者的個人習慣和閱讀條件而定,可以有年計劃、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等。
第二,幫助小學生在閱讀時養成及時做閱讀筆記的習慣。如果閱讀者只是單純閱讀,必然會使其閱讀效果大打折扣。讀書筆記能很好地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根據筆者了解,有不少小學生是將閱讀當成任務,不愿意做記筆記這種額外的事情。也有的小學生做筆記只是盲目地抄閱讀材料中的段落。為了提高閱讀效果,老師要注意從課堂閱讀開始就引導學生做筆記,并要求他們在課外閱讀也做筆記。同時可以視情況做一定的督促。如老師可以要求孩子每周將閱讀的材料做閱讀摘記。現在市場上也有賣這種適合小學生需求的筆記本,如《書香里的記憶》《閱讀摘記》和《閱讀存折》都可以。當然,對于有條件的家長,老師也可以要求家長花一定的時間指導孩子做好閱讀筆記。除了閱讀摘記,指導小學生在自己的課外閱讀材料上做一定的閱讀批注也是做筆記的一種辦法。
第三,幫助小學生在閱讀時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如果閱讀者只是機械地閱讀,而不思考,閱讀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的。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多是機械的誦讀,因為他們尚沒有完全養成思考推理的習慣。他們所感興趣的多是閱讀材料中的情節和畫面等生動具體形象的內容,而對于其中所含的內涵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因此,老師要引導他們在閱讀時盡可能多地思考所閱讀對象的中心思想或內含主旨,而非一味地閱讀和瀏覽。
三、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常用的閱讀方法
經過長期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一些通用的快速準確閱讀方法已經被業內接受。但是,小學生由于缺乏這方面的訓練,閱讀實踐也缺乏,導致他們對于這些方法并不熟悉。如果沒有外來的指導,光靠他們憑本能的閱讀或自己摸索,必然會影響閱讀效果。一般來說,對于小學生而言,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可以采用精讀、略讀、瀏覽的方法和朗讀、默讀的方法。
比如對于一些與小學課文教學聯系比較緊密的,或者一些經典的書目,就要引導小學生去精讀。所謂精讀法,就是逐字、逐句、逐段、反復地閱讀,以求實現對閱讀材料語法、藝術特色和內涵等的深入把握。這種訓練主要是通過課堂閱讀完成。當在課堂閱讀中養成了習慣,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使用這些方法。老師要通過長期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抓住材料重點、抓關鍵詞句、標注重點詞句,列材料大致提綱、把握中心思想等,幫助學生養成精讀的習慣。
又如對于一些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直接相關性不大,涉及基本語言能力內容不多,僅僅是為了擴充學生的視野,補充一些日常知識的材料,如童話故事、繪本等就可以采取泛讀的方式,立足于作品的整體,通過快速的、跳躍式的閱讀,把握材料的基本內涵或基本知識點就可。當然,有時讀者也以先泛讀,再決定是否精讀。這種閱讀方法既有利于節省小學生的有效閱讀時間,又可以鍛煉他們快速把握材料的能力。
再如對于一些新聞類的報刊等材料,老師要幫助他們學會一般性地瀏覽材料。這一類材料的意義并不在于語文能力的訓練,而在于提供一些社會信息給學生,以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醒他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情的及時了解與關注。因此,他們只需要簡單地瀏覽一下,抓住了基本信息就可,有的甚至只需要瀏覽一下標題就行了。
總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并不亞于課堂閱讀。因此,關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加強對他們課外閱讀的指導,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語文老師必須通過各種方法從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等方面入手,指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其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