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娣
摘 要:企業報的記者,相對而言,業務范圍可能更窄些,可寫的內容可能更有限,寫作方式也可能有些死板。但并不是說,企業報記者就可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放低對稿件的要求。恰恰相反,只有不忘初心,始終深入生活,立足于一線,提升自身素質素養,提高自己業務水平,才能更勝任自己的工作,才能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就結合新聞采訪實踐,就如何做好企業新聞宣傳,如何做好企業報記者,談了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企業報 記者 感恩 學習 勤奮 誠信
就記者本身這個職業而言,娛樂記者、法制記者等類別種種。比較之中,企業報記者的活動范圍就似乎窄了許多,報道的內容也似乎單調了許多。也就是在這樣的“窄”與“單”中,如何寫出更加鮮活,更加吸引讀者的稿子,對其相應素質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企業報記者呢?結合自己多年來的采訪實踐,我想粗淺地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感恩:熱愛生活和生命
顧名思義,感恩,就是一種對所受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一種縈繞心間的溫暖情感,是一種積極的生命狀態和生活態度。
感恩的人,給別人帶來了安慰和感動,同時,也會自己帶來快樂和激情。毋庸置疑,生活是復雜的,但生活又是多彩的,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更加熱愛和珍惜生命。一個感恩的記者,不但親身體驗著歲榮歲枯的變幻,鳥語花香的美好,還會讓挫折磨練意志,讓苦難錘煉品質,從而更深邃和深刻,寫出來的東西,也就更加有深度,有廣度,更具有持久和深遠的影響。
企業報的記者,首先是企業中的一員,只有感恩于企業的培養和惠澤,將企業的興衰冷暖與自己的生活命運緊密相連的記者,才能設身處地的為企業著想和負責,寫出來的東西,也才能充滿更多的人味兒和人情味兒,更具有影響力和親和力,從而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在打造、提升企業形象的同時,也打造、提升了自己的形象。
學習:完善自己和作品
“記者是雜家”。一個記者,除了采訪這項基本功,我認為,天文地理,法律政治,經濟科技,古今中外事等,也都應該了解、掌握一些,這也是一項基本素質。企業報的記者也不例外。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我們眼前的事物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記者不學習,就不會有先進的思想,沒有先進的思想,就不會有前進的腳步。一個企業報的記者,如果對所在企業的管理理念、經營之道、企業文化等不甚了解,不能用發展的思想和眼光來看問題和對待問題,寫出來的稿子,就會浮躁淺薄,老調重彈,自認為“曲高”,但卻永遠“和寡”。
那么,企業報的記者,都應該學什么呢?我覺得,首先,要用先進的思想理論武裝自己。從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記者都應該系統地學習領會其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并善于用這些先進的理論知識來指導采訪實踐和生命科學。同時,企業報的記者在不斷學習各種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社會知識、生活知識等的同時,還應該學習、掌握所在企業的各類生產、生活知識。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特有的行業知識、經營管理理念、企業文化等,這些都是我們避免說外行話、寫外行稿子的基石。唯有理論有效結合實踐的學習,才是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企業員工,成長為一名合格企業報記者的“法寶”。
勤奮:傾灑心血和汗水
“我在現場”,永遠是記者的第一箴言。也就是為了要深入這個“現場”,記者和“勤奮”這個詞,似乎就要形影不離了。勤走、勤問、勤寫,勤思考,這些,都應該是記者必備的素質和品格。
好的新聞作品,都應該是勤奮的產物。汶川地震發生時,各類新聞媒體記者在充分表達了“記者良心”的同時,更彰顯了這種職業所特有的一種吃苦耐勞的勤奮精神。他們連續在災區一線十幾天、幾十天的住帳篷,喝稀粥,甚至是一個個通宵達旦的工作,給祖國四面八方的親人,傳遞各種期盼的信息。很多記者為了等一個特有的鏡頭,甚至連續幾天都饑腸轆轆的在等待…..
一名勤奮的企業報記者,寫好每篇新聞宣傳稿件,都會經過周密的采訪。采訪前的精心準備、采訪過程的面面俱到,采訪過后的細心篩選,直到深思熟慮、作品完成,哪一步,能離開記者的滴滴心血和汗水的澆灌呢?在寫工作通訊時,個別記者往往會拿到某個單位的行政報告、工作總結來“編”稿子。我想,這樣沒有吃得太多“苦”的記者,寫出來的東西只不過是各種陳詞濫調的堆積,不會有多少“甜”可品味,不能讓自己滿意,更不能讓被采訪人或被采訪單位滿意。
誠信:記錄真實和真誠
“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我想,一個合格記者的第一品質就應該是忠于事實,而不是忠于被采訪的單位或利益集團,不是在發表記者或自己的觀點。
企業報紙的新聞要求,首先就是要準確、及時的反映新聞事實。這就要求企業記者,首先,就應該是一個誠信的人。這不僅僅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良好道德品質,更是作為記者這個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單就企業報記者而言,如果不誠信,不忠于事實的來報道各類新聞事實,不但會使自己的作品漸漸失去受眾的信任,最終沒有了“觀眾”,還會使自己的職業生涯越來越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甚至會給一個單位,整個企業或社會,都會傳播虛假信息,帶來不好、乃至惡劣的影響,從而引起廣大干部員工強烈的不認同感。
我想,沐浴著新時代的東風,無論是哪類記者,包括企業報記者,都應該始終葆有新聞工作者的理想、品質和素養,不斷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勇立潮頭,為企業改革發展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