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紅
《企業管理基礎》是中職教育過程中的一門職業能力選修課程,其課程設置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本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行動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到主要支撐或明顯促進作用。在中職教育過程中,必須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進,激發學生對企業管理的基礎知識進行深入理解。本文對分組討論法、翻轉課堂法和案例教學法在《企業管理基礎》課程教育過程中的綜合應用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到新紀元,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共識,國內大眾創業的思潮蓬勃發展,現代企業管理處于快速的發展變化時期,企業管理的體制在全面改革,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也正處于不斷拓展與深化的階段。企業管理實踐的不斷創新和企業和企業管理理論的逐步完善,是社會生產迅速發展、市場經濟逐步成熟、企業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要求和結果。中職教育也應緊跟時代步伐,將培養具有熟練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的人才作為教學目標,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也滿足中職學生長遠發展的內在要求。
《企業管理基礎》是中職學校財經專業的選修課程,是應用基礎理論較強,又比較抽象的學科。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企業基本特點和運行規律,并掌握基本的企業管理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一、存在的問題
本課程是財經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具有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組織結構的類型與作用。但是由于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不足,對本課程有或畏難、或輕視的觀念。同時,中職生在初入職場的時候,經常因為不理解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要求,難以適應工作環境,再加上人際關系方面的困擾,容易產生挫折感,進而影響實習工作的穩定性。因此,有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企業管理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克服以上困難,建立良好的從業心態。順利完成頂崗實習工作,盡快成長成為企業需要的人才。而如何打破學生錯誤認識,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需要在教學中,探索出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二、多種教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相關的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等相關課程。面臨著即將踏上見習崗位的鍛煉。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職業技能,但是在為人處事方面等思想層面,仍然存在著不少不良思想,不能正確擺正自己的位置,從而影響自己的實習甚至是就業。
(二)教學內容分析
管理本身就是一門內容眾多的大學科,企業管理的原理也涵括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決策、財務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本課程教學與訓練,應能培養學生六大關鍵能力,即企業環境分析能力、目標管理與計劃能力、決策與戰略和管理能力、組織設計與協調能力、領導與激勵溝通的能力、控制與信息處理能力。使專業學生了解和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技能,增強學生企業管理的能力和素質,并幫助學生樹立現代管理的思想和觀念,掌握和運用管理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管理問題。教學目標如此“高深”,如果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主動學習的能力,依靠傳統的課堂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然后聽課不認真,又導致聽不懂,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如何將這些看著很深奧的管理知識讓生活通識都很欠缺的中職生理解、掌握,能夠融會互通,包括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一個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
(三)教學環節的設定
針對以上情況,結合之前采用傳統講授法、案例分析法的效果分析,決定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并結合翻轉課堂的方法、案例教學法進行新課學習。
(四)具體操作如下:
1.課前布置學生自學次日課程。
2.課堂上根據內容隨機分配小組成員。分組的工作很重要,一定要有意識地進行不同能力層次同學的搭配組合,組長輪流擔任,這樣能夠有效調動全部同學的學習情緒,避免了小部分同學想隨大流,不承擔責任,或沒有機會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也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融入團體的能力。
3.確定分組后,學生分組就座,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討論,共同學習,著手進行學習報告的書寫。(重點是觀察學生如何根據小組成員的各自特點進行分工,盡量讓學生都能體驗領導與被領導的崗位)。
4.分組上臺進行小組學習匯報。其他小組同學在臺下傾聽、點評。教師做為引導者,在剛剛開始時參與度多一些,對各小組進行適當的干預、引導。等學生比較熟悉這種學習模式后,就逐漸減少干預,慢慢變成觀察者,根據學生各堂課的表現、反應,進行相應的修正補充。同時在課后對案例或導入方式進行調整、修改、完善。
5.教師最后對各小組的學習報告進行點評。教師評價,是學生最期待的環節,是建立、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好勝心的必要手段。只有及時得到反饋,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專注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師應當及時對各小組的學習報告進行及時點評,好,好在哪里,不足,還欠缺了什么,這樣學生也能立即做出對應自己情況的小結。點評結束后,再回歸教材,對當節內容進行適當講解。以便補充、加深學生對本知識點的理解與應用。同時也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報告書寫能力。
三、反思
(一)課堂環境
在固定連排式教室里,開展此類課堂教學模式不是很方便,座位不好調整,小組成員之間討論溝通不夠方便。
(二)課時
受限于其薄弱的語文素養,如何將討論內容、思考結果轉化為文字,正確的表達出來,對于對剛剛開始進行小組學習的學生來說2課時的時間比較緊張。因此,課前的預習、學習很重要,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證學生能夠認真完成這個工作。同時,對在課堂上的分組討論、書寫環節也要規定好時間,才能保證全部教學環節都能順利實施。
(三)課前準備
課前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至關重要。單純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些枯燥,也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適當的案例選擇、恰當的表現形式至關重要。這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能力,以及敏銳的社會熱點觀察能力,能夠抓住社會熱點,從專業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解讀。
(四)課堂實施
教師將課堂學習的主導權交給了學生,不意味著對課堂完全放棄不管,而應該對每個小組,每個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發現每個人的長處不足,并在之后的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安排,盡量保證所有的學生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要逼自己學習、擔當。同時要對學生的學習匯報有及時的點評,以保證學生的好勝之心時時在線。進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目的。
每次分組也很關鍵,要避免分組方式模式化,讓學生失去期待感。在摸清全班學生的特點后,盡量每組的分組都采用不同模式,保證學生的新鮮感,也幫助學生學會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做事。必要時在不影響小組學習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故意為難學生,增加學生的合作難度,磨練其心智。
(五)學習效果的考核方法
在這樣學習方式下,如果還單純的依靠一次考試的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顯然有失偏頗。而且每堂課都有學習成果匯報展示,能否將每節課的小組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將期末成績的考核內容改為平時成績占60-70% ,期末考試成績占40—30%,才更合適.
(六)信息技術支持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人工智能滲入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單純的多媒體技術已經不足以支撐起現代教學的要求。信息技術(軟件、硬件)的熟練使用已經成為日益困擾各非計算機專業的專任教師們,想完全依靠教師的個人能力掌握各種軟件、設備的使用,完成各種課件的制作,確實難度很大,有必要組建信息技術支援團隊,為各專業的教師提供必要的技術幫助,各門課程也可以慢慢積累、豐富各自課程的影視素材。
經過一系列的調整,研習,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有了較明顯的提升。學生課堂上的表現也從原來的無精打采,敷衍走神,變成認真學習,共同討論,課堂氣氛變得活潑生動。各小組之間也形成了相互競爭的氛圍,初步達到了預期效果。(作者單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