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蘭
摘 要:本文根據現階段的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分析了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結合案例提出了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對策:創設語言學習的情境、培養主動提問的能力、運用小組合作的手段。
關鍵詞:現象描述; 問題診斷;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3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083-0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學習,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然而現階段小學英語學習的現狀不容樂觀。
【現象描述】
一、讀的多,說的少
現階段,我們使用的是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本套教材按單元主題進行分類,每個單元又分成不同的板塊內容進行劃分。老師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強調課本的知識內容,認為把教材內容讀會了,這樣學生就能理解了。于是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跟老師讀、聽錄音讀、分組讀、輪流讀、分角色讀、個別讀等。從形式上看,多形式的朗讀避免了機械的單一朗讀,但從英語語言的角度,讀并非意味著會說。
二、寫的多,用的少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生缺少實用的機會,很難把握英語的句型結構。再加上升學壓力的增加,教師們更加注重成績結果。于是在課堂上,學生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做題,教師們則不厭其煩地講解知識,缺少了對于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生活中學生不會用英語來交際。
【問題診斷】
根據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現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對于以下兩個方面沒有把握好:
一、缺少英語交際平臺
很多教師在教學前主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備課設計,缺少了對教學內容系統的理解,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將書本內容進行知識的遷移。有時創設了情境,但也只是擺架子、走過場,缺少對生活內容的引導。為此,學生在課堂上為知識而學習,并沒有真正運用英語的機會,導致學生不敢說、不會說。
二、教學方式陳舊單一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現在的課堂教學雖一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幫助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看似大家都在參與游戲和活動,但在實際學習中,學生也只是默契地配合,完成老師設計的相應的任務,依然是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并不能真正地將自己的所思所疑在課堂上通過學習來解決。
【教學對策】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師必須要牢牢抓住課堂學習這個主陣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質量和效率。
一、創設語言學習的情境
語言的習得離不開特定的場景,脫離了實際的情境,語言就難以恰當地表達。將枯燥無味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言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具體語境中所需要表達的信息和素材,促進學生思維表達的能力。
在學習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8 Christmas一課時,我播放了一首圣誕歌曲的視頻,創設圣誕的情境,讓學生邊聽邊唱,感受圣誕的氛圍。并通過圣誕老人派發圣誕禮物的習俗,讓學生從心里感受圣誕節的情緒,通過學習有關圣誕的象征物,并將這些物品的圖片貼到教室的各個角落,從環境中感受圣誕節。在一系列的學習中,學生了解到了一些圣誕節的活動,再將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到語篇中,引導學生理解西方人過圣誕節的活動。最后再引導學生組織一個圣誕派對,鼓勵學生運用本課的重點句型來表達我們的圣誕活動,達到真實運用的效果。
二、培養主動提問的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思維從疑問而始。”培養學生由問題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所在。學生能主動提問,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到答案,那說明他肯定是已經理解了。為此,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要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故事內容,讓學生提問,了解本課需要掌握哪些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在學習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6 In the kitchen一課時,老師給出圖片,引導學生根據圖片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引出Who? When? What? Where?的信息,然后根據錄音來回答并學習第一部分內容。在引出了Liu Tao一家人在客廳里時,讓學生首先預設,他們想要知道哪些內容,請學生提問What? How? Why?的信息。這不僅培養了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還提示了學生在做練習時進行改寫句子的方法,同時指導學生在看書學習時,可以根據這幾個主要信息來學會閱讀,掌握知識內容,達到自問自學并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小組合作的手段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課程改革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實際語言運用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的集體授課制模式,它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不僅能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學習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5 Signs一課時,經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標志的表達和內涵。在拓展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合作學習活動——景點標志設計的招標活動。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景點,設計相應的標志,由組員共同完成設計和講解,最后進行展示。在此活動中,需要運用到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動手繪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等。在進行展示的時候,需要組內成員共同完成,此時,優秀的學生就會盡力去幫助后進生,正確運用英語交際,并將知識內容沿用到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小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教師必須明確教育目的,正確把握教材,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真正做到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版
[2]《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吳智丹.《關于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教學話語的思考》,《小學教學設計》,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