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麗 錢林峰 佟桂鑫 王清玉
摘 要:“互聯網+醫療”已成為醫藥衛生領域發展的新業態,作為培養醫藥行業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應該緊跟行業發展動態,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 高職藥學
中圖分類號:G712;R-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176-001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成為醫藥行業關注的熱門領域,包括以遠程會診為導向的醫院云健康平臺,以網絡銷售藥品為主的網上藥店,以線上診療為導向的網絡藥診店模式、互聯網醫院等。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各個醫藥企業都將網絡醫藥銷售作為未來發展重點方向之一,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藥學教育必須緊跟行業走勢,培養能順利適應“互聯網+醫療”新業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1.“互聯網+醫療”現狀分析
1.1互聯網+醫院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醫院”模式主要有網絡醫院和傳統醫院互聯網應用兩種。包括“阿里健康”“好大夫在線”“微醫”“丁香園”“春雨醫生”等在內的幾十家互聯網醫療企業與實體醫院、政府合作,在各地建立了眾多互聯網醫院,在調查中整體反映出互聯網醫療平臺使用頻率較低,但是受訪人群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使用體驗予以肯定,有一定幫助、很有幫助的用戶分別占比為80.35%、15.03%,這類平臺在年輕人中有較好的使用前景。同時,大部分三甲醫院應用互聯網技術開展了諸如預約掛號、候診通知、移動支付、檢驗報告查詢、遠程急救等服務,方便了群眾,節約了排隊等待時間,減少了路途奔波的勞頓[1]。
1.2互聯網+藥品經營
自2005年國家頒布《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明確指出醫藥企業可以申請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并允許第三方交易平臺后,我國互聯網藥品交易市場得到快速發展。據統計,中國內陸地區醫藥B2C(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平臺)交易規模從2013年的42.6億元迅速增到2016年的接近300億元的規模[2]。新型的藥診店模式是指在現有零售藥店內接入互聯網醫療平臺,使零售藥店轉型為具有專業醫療健康服務能力的網絡醫院接診點。藥診店模式每年的凈現值收益(即未來報酬總現值與投資現值的差額)和現值指數(即未來報酬總現值與投資現值之比)均反映該模式的經濟效益及效率良好[3]。
1.3互聯網+藥學服務
隨著互聯網生活的深入,人們對藥品信息獲取、用藥注意事項咨詢等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多。很多醫療平臺增加了相應的藥學服務項目,冀連梅等創立了基于移動互聯網微信在線交流溝通、以藥學專業人員為主體的“問藥師”平臺,面向普通大眾提供符合循證醫學理念的藥學咨詢服務。移動互聯網在線藥學咨詢實現了藥學服務的個體化和契約化,更加多元化滿足了患者醫療衛生健康需求、履行了藥師專業責任、促進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轉型,體現了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的理念[4]。
2.討論
大部分患者在就醫后是在院外完成的長期治療,所以“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趨勢除了方便群眾求醫問藥外,還應關注長期的健康管理和全程化用藥指導。此外,網絡藥品經營也帶來了新問題,比如涉及網絡藥品的新型違法犯罪問題,互聯網假藥、劣藥違法銷售,處方藥違規銷售,保健品冒充藥品夸大宣傳,藥學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嚴峻[5]。這些問題正是高職藥學教育需要面臨的新形勢,故此,在教育教學中應該尤其注意以下方面:
2.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醫藥行業關系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樹立“以患者利益為中心”的職業觀念。拒絕銷售假劣藥品,不推銷患者不需要的藥品,更不能以賄賂醫生、以假換真、夸大療效等方式非法獲利。
2.2加強專業理論與技能學習
藥品市場種類繁多,藥物治療方案更是因人而異,個體化藥學服務對藥師的專業技術水平要求極高。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是走上藥學服務崗位的基本條件,只有專業水平過關,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開展線上藥學咨詢和用藥指導服務,保障群眾用藥安全。
2.3打造“互聯網+”特色課程
針對“互聯網+醫療”,打造更能對接相應崗位的專業特色課程。開展校企合作,引入行業先進理念和教學方式,面向不同的醫藥企業精確培養人才。進行如醫藥連鎖精英小班課、網絡藥學服務方向班等特色課程打造,使學生提前接觸到互聯網醫藥服務相關崗位知識,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需要。
“互聯網+醫療”的發展為藥學專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準確分析行業形勢,及時做出調整,才能使高職藥學教育跟上時代發展,培養出專業過硬、適應性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實現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劉惠蓉,楊斌.“互聯網+”醫療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科技資訊,2019,17(17):177-178
[2]劉傳緒,文占權,張彥昭,曹常影,劉偉.我國互聯網藥品交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藥事,2018,32(06:707-714
[3]馮欣賢,魏東海,曹曉雯,古彥玨,張臣福.基于互聯網醫療平臺的藥診店醫療服務模式效益探析[J]中國醫院,2019,23(06):35-38
[4]夏錚錚,冀連梅,孟珺.基于移動互聯網社交軟件的??扑帉W咨詢服務實踐[J]中國藥師,2019(09):1679-1681
[5]隋振宇,宋華琳,林長慶.“互聯網+”背景下完善我國網絡藥品經營監管的探索[J]中國藥房,2019,30(16):2166-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