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民
摘 要:社區教育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汾湖高新區社區教育從人民生活需要出發,立足區域實際,主要從敢為人先的創新功能、聚焦富民的經濟功能、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文明提升功能三大功能重新定位,探索出一條具有汾湖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道路。
關鍵詞:新時代; 社區教育; 功能定位
中圖分類號:G7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196-001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跨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十個“更”字道出了我們社區教育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結合江蘇省“兩聚一高”實踐背景以及吳江區八大標桿創建和555計劃的實施,聚力聚焦,創新富民。因此,社區教育在協同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具備敢為人先的創新功能、聚焦富民的經濟功能、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文明提升功能。
一、敢為人先的創新功能
改革開放40年來,汾湖高新區的發展披荊斬棘,跨上一個又一個臺階。
1.以項目推進帶動資源整合與優化
每個社區都有豐富的社區教育資源,汾湖高新區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以項目形式推進,帶動區域資源的整合優化。例如人才項目組:積極吸引社區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機關干部和有一定特長的居民投身到社區教育志愿工作中來,目前有各類社區志愿者四千余名,并建立了人才庫。一支富有特色的管理隊伍和師資隊伍初步形成。其他還有辦學基礎項目、信息項目等。以項目推動資源整合,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
2.創新三大工程,提升工程質量
一是健康工程。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的獨特優勢,擴充教學內容,擴大班級容量,堅持學習和活動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更好地滿足了老年朋友們的求知、求健、求樂、求為的多樣化、多變性需求。二是提高工程。通過開展多種層次的學歷教育,提高社區居民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程度。依托高校,汾湖社區教育中心已開設有企業管理、財務會計、經濟管理、工程管理、農村行政管理、計算機信息、土木木工程等專業。學歷教育采取了靈活的辦班形式,有遠程教育、成人高考、自學與培訓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面向企業人員、社會青年、農民等各層次人員開放。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汾湖社區教育中心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學校與申龍集團的合作模式是在校內建“申龍工作室”,康力集團合作,建立人力資源委托培養“直通車”,與法蘭泰克重工機械合作成立了“法蘭泰克班”,探索理論和實踐雙軌定向培養的新模式。三是幫扶工程。針對群眾的就業需求,特別是“4050”人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和生存技能培訓。以去年為例,共舉辦家政服務、家電維修、計算機運用等技能培訓班15期,培訓人員1416人,培訓后有1225人上崗,占培訓人數的86.5%。
二、聚焦富民的經濟功能
社區教育的核心價值在幫助居民提高生活質量、幫助居民追求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汾湖高新區實施以教育惠農、惠企、惠民服務政策,從提高農民技能入手,針對水產養殖戶和農產品種植戶們開展培訓,為農民增收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黎里的陳志明經營著一百多畝的自耕果園,有梨樹、桃樹和草莓。由于缺乏科學指導,產量一直上不去。高新區專門聘請上海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專家前來進行技術指導,從防蟲、施肥到日常管理,帶來了一整套的科學種植方法,大大改善了果園經營面貌,水果產量也上去了。果園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農戶,解決了一批4050農村富余人員的就業問題,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致富、發展高效農業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
加強服務業相關培訓工作,拓寬就業渠道,為汾湖的服務業增添勃勃生機。服務業已經成為汾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汾湖從事服務業的人員數量非常可觀。高新區先后多次舉辦酒店服務管理培訓班和文明禮儀培訓班,與轄區內的知名酒店知音、康至恒、如家等密切合作,向他們推薦畢業生;還積極協調,舉辦了吳江區首批育嬰師培訓班,報名參加培訓的人遠遠超出了預定名額。
三、高水平小康的文明提升功能
協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具體表現在社區教育就是要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品位。汾湖高新區充分發揮汾湖成校的師資、設施優勢,面向轄區居民開設了電腦初級、中級、交誼舞、書法、普通話、英語口語、插花藝術等課程,為社區居民進行培訓。通過挖掘轄區物力、人力資源,因地制宜開展花鳥園藝、音樂、美術、外語、手工藝等各種面向社區居民的社區教育活動,舉辦科普、計生、健康教育、普法等各類知識講座,努力開創特色教育,打造社區教育亮點。舉辦了社區運動會、社區美食節、社區鄰里節等活動,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促進居民交流,融洽鄰里關系,構建和諧社區;成立了老年人法制義務宣傳隊,組織30余名離退休老同志深入社區開展法制宣傳,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為豐富社區文化生活,滿足社區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構建和諧文明社區,汾湖高新區社區教育中心在全區組織了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唱響了社區文化“四季歌”。舉辦了書畫展、才藝大比拼、讀書節等各類有一定規模的文化活動25場(次),參加人數達1萬余人(次),極大地豐富了全鎮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經過40年的發展探索,汾湖高新區社區教育緊緊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緊緊抓住人民的需要,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區域實際,助力打造具有吳江特色的八大標桿和加速實施555計劃的偉大實踐中,不斷開辟汾湖高新區社區教育發展新境界,為“強富美高”新吳江注入更豐富的內容,譜寫更美麗的篇章。
參考文獻:
[1]劉堯.社區教育的內涵、特點與功能探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5月第3期
[2]車焱森,許建康.新時代社區文化建設實踐研究——以南京市文化特色街區為例,中國成人教育,2018-08-2809:01
[3]楊榮.北京市社區教育功能定位分析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08-28